作者简介:陈国敬,河南汝州人,法学硕士,1982年入伍到新疆马兰中国核试验基地,1997年调入洛阳63880部队,在团政治委员位置上退役,上校军衔。2013年退役后任河南济源示范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级高级警长。喜诗书歌赋,习作散见于《新疆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红叶》诗辑等报刊及《今日头条》、洛阳《建安文学》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顶端新闻》,有系列强军战歌及《公安技侦之歌》传唱,书法作品多次在军队和公安系统获奖。为戈壁春雷马兰诗友作品集《马兰花开》编审。
万千感怀入笔端
陈国敬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六十之年,忽焉已至。弹指间,穿上军装离开家乡四十一年过去了;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也又整整十年。
蓦然回首,已届华甲。也许经历的未必都记起,但过去的却不会都忘记。思绪的闸门一但打开,往事便如奔腾的浪花争相涌起。
我爱领章红一一穿上绿军装
公元1982年11月8日,时序立冬;翌日,天朗气清,呼啸的劲风半推半拦地把我们这批应征的汝州青年送上从军之路;身着崭新绿军装的毛头小伙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奔向远方。
是晚,从洛阳火车东站登车,一路往西疾驰,心念“西出阳关”的古韵,迎来三夜后的夕阳。冬日的吐鲁番却是别一样的景象:白雪皑皑,千里冰封,红装素裹,长河落日圆,好一派妖娆风光。我为祖国的万里壮丽河山而更添报国豪情,以至到了2022年11月9日入伍四十周年时,仍是当年的心境,感怀成诗:
闪闪红星,光璀璨、戎装映碧。尝渴想、报国军旅,荷枪卫稷。犹记汝水腾细浪,却期前路风雷激。着军衣、挥手踏征程,趟戈壁。
戈壁好,沙漫漫。波似海,孤烟直。更春雷频奏,云呈虹霓。萧瑟秋风今又是,常忆大漠嚼砂砾。且赋就、一曲满江红,归诗笔。
第二天的傍晚时分,乘坐大蓬军车翻越天山在库米什兵站吃了一牙缸子热乎乎的白菜猪肉粉条的我们到得一处后来知是东村的军营;下车时,营区路灯初上,部队应该是到了吃晚饭的时间,礼堂屋顶的大喇叭里正在播放新闻,听到的是苏共中央勃列日涅夫去世的消息。当时苏修尚在我北部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关系还未解冻,闻此脑子里立即蹦出的是努力练好本领,当战争来临时,奔赴疆场,消灭敌冦,让头顶的红星化作这夜空满天的星斗,将满腔的热血,化作祖国大地上那奔腾的河流。
初入军营的见闻自然犹自难忘。去年在负责编审马兰诗友作品集《马兰花开》时,看到几年前所写的一首题为《冬日感想》的小诗,感念的正是三十多年前那个冰雪映衬中的东村军营。诗曰:崖柏浴雪色更新,霜后秋菊赛镀金;卅九年前常慨忆,十三日夜宿东村。这是诗群以《冬日》为题而征的诗稿,写作时间是2021年的11月13日。
黎明一阵哨响,唤醒了我们这批在火墙被老兵们烧得暖融融的一间间大通铺上休息一晚的九十八名新兵。简单早餐后,登车迎着朝阳前行,又将夕阳西下时,到了戈壁深处一个名叫辛格尔的地方。抬眼望,并没多少房屋,远处隐约可见塔架耸立,眼前却是低矮的窝棚,带我们的接兵干部魏排长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要接受训练的地方,我们这个连队是新兵四连。此时始知我们所到的部队是担负秘密任务的核试验部队,对外称新疆永红。
有几个新战友偷偷地抹泪暗泣,而我则有一种能成为伟大人民军队的一员而莫可名状的亢奋和悲壮。
之前,离开家乡出发时我已被指定为三班副班长,在落日的余晖中我配合班长龙德文组织我们这一班新兵钻入地窖。由此,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从核试验场区一路走来。
而那张身着“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军装的老照片,则成了初入军营的美好印记,被我从马兰北门外分销点照相馆橱窗里索回,珍藏至今。
姹紫有我一寸丹一一欣慰马兰是我名
马兰,作为地名,现在已名闻遐迩,广为人知了。但在我们刚到部队那些年,则是一方神秘之地。
她是我国核武器试验基地的代名词。是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率队为核试验靶场踏勘选址时看到荒原上几丛正在开着淡紫色花朵的马兰草而为那个后来炸响春雷的地方所起的富有诗意的名字。仅从字面看她似乎纤细柔弱,但投身核试验事业的人们,则个个壮怀激烈,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创惊天动地业”的奉献者、奔雷手。后来我在《缀成风雅三百篇》一文中有感而发,“马兰岂地名,唤之齐应声;漠风拂绿衣,紫韵丹浸成”。这个让中华民族挺直铁脊梁的地方,早已成为成千上万个献身中国核试验伟大事业的解放军战士、职工和科技工作者们的共同名字。所可欣慰者,是在马兰的十几年时间内,自己能为地火奔涌加些薪、为春雷频响助点威。对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这是无尚光荣、终生可以引以为傲的。
在马兰的十五个冬夏,我曾先后在技术总队、教导大队、钻探大队、基地政治部和警卫防化团工作、生活过,亲历过从21-83到暂停核试验的多次试验任务,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年年都受嘉奖或评为先进个人,火热的战斗岁月令人难以忘怀,诗以记之:我是一个兵,随军天山行;情寄辛格尔,诗囊尽诗情;为问何所以,雷音最动听。这是我的心里话。
有个地方叫马兰,白鸽联翩奋舞前;雷霆远去余音在,姹紫有我一寸丹!二十六年过去,马兰,我很怀念她。
何事叫我泪潸然一一离愁别绪最伤情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只因未到伤心处”!
还是从2013年4月25日上午宣布转业、班子交接会说起吧。那天基地政委时峰将军的话至今言犹在耳。
在班子成员和随行的基地政治部刘亚生主任发言后,时政委这样说道:“国敬政委是基地党委连续几年推荐的优秀师职后备干部,还是受总装通报表彰的优秀团党委书记,但由于相关政策所限,今年不得不退出现役,我们都为之惋惜。他入伍这近三十一年,基本上是在核试验基地和电子靶场各一半时间,可以说把全部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部队、献给了事业,并且有十五个年头是在大漠戈壁艰苦地区,这很不容易。马兰廿一基地我去过,去过的人都说能在那里呆住就是奉献。到三十三后,他从基地政治部、技术部、522到咱们空地对抗试验站这十五六年时间,每一步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一到一个地方就能迅速打开局面并开创出新的局面。特别是这几年是我们这支部队组建以来各项事业最好的时期,这与全体官兵、历任班子以及主官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国敬同志作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在此主政一方,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更与他个人的能力素质与人品官德分不开。前面几位同志都谈到了这一点。刚才开会前,我和刘主任又和他聊了聊,看还有什么个人问题没有,但他谈的最多的还是单位的工作、班子成员和官兵的成长进步,对个人的问题一句也没讲。确确实实,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一个人的宽广胸怀从哪儿体现,就是从工作生活中、从进退去留时体现出来。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都一样,等离开部队时,如果能为部队留下一些东西,才是最大欣慰,而不在于当多大的官。这几个月来,国敬同志也知道今年可能要离开部队,但在组织没宣布决定之前,他仍心无旁骛地一心扑在工作上,一直到今天。在这一点上,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切切实实地做到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正如大家所言,在他身上以下这几种精神尤其突出:
一个是不计得失、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一个是不负重托、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一个是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还有就是不守摊子、主动作为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言罢,起身向我敬了个庄重的军礼。
那一年我刚刚步入四十九岁。当时部队《军官服役条例》的规定是:“正团职军官,年龄满50岁,兵龄满30年,应当退出现役”。军旅生活三十余年,戛然而止,心有戚戚焉。聊可宽慰的是组织的认可和首长战友的肯定,以及官兵们握别时那依依不舍的战友情。
但转身离去,却已是热泪长流。

不需拉票,公平公正
郭沫若杯全国诗书画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2月17日--4月18日
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郭沫若,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
为纪念郭沫若先生,弘扬民族文化,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郭沫若杯全国诗书画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详细联系方式、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3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4、补充:作品文责自负。


第一部
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
隆重征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倾力打造
第一副主编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信息化时代,出书的组织和个人多如牛毛。资深文友都知道,这里面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是引航级的存在!30年来数千家同行生生灭灭,但燕京集团历久弥坚,并且影响不断扩大。其编撰、推广的超百部文学艺术典籍,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就一个个文化丰碑!
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推出。欢迎有识之士尽快投稿!!
投稿事宜:
1、现代诗、古体诗为主,同时收录部分散文诗、书画、歌词等。
2、投稿资料可直接发编辑微信。需作者简介100-500字,作品3首(篇、幅)以上,电子照片,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
3、作品入选时,按照页码安排稿件。出版日期:计划农历中旬。

第二部

《传世孤本》隆重征稿【中国燕京文化集团】
投稿详情,请点击上面蓝字↑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