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花园里的诗韵天香》
文/艺鸣
四月八日的晨光是被牡丹香浸透的。九时三刻,中国国花园的青石小径上已浮动着细碎的金箔,八重樱的粉雪尚未褪尽,唯有牡丹的胭脂色正从层层绿叶间挣出来,在晨露里洇成一片流霞。黄嘉璐老师着一袭灰白连衣裙立在牡丹亭前,袖口与身后初绽的"火炼金丹"悄然相映,她清越的嗓音便如春风破萼:春水盈盈,碧波荡漾,草长莺飞,百花飘香。春天是诗意的日子,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都写满了春的气息,诗的浪漫和远方。这个季节总让人想起一片片嫩绿的小草,一朵朵姹紫嫣红的牡丹。而那些流淌在岁月中的诗词。在岁月的流逝中,它们宛如一股美妙的清泉,时时荡漾着我们的心灵。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老干部大学公安分校的朗诵班学员在这里品味诵牡丹的古诗词,重温精典",让我们一起与牡丹诗词在这里相会吧!牡丹主题诗词朗诵,现在开始。"
第一位登台的黄亚凤携着唐人的风流。她诵的是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声线婉转处,池边那株"二乔"正将紫白双色花瓣飘在春光里,恍若美人临镜,半面胭脂半面雪。艺鸣的宋调则带着些疏朗,陈与义的《咏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在他胸腔里沉成琥珀,台下鬓角染霜的老者轻轻颔首,目光掠过"洛阳红"炽烈的花盏,仿佛看见千年风霜在花瓣上凝结成露。家國思乡情怀在他乡似乎看到了洛阳牡丹。
燕与叶子同选了张祜的《杭州开元寺牡丹》,却演绎出不同的韵致。燕的声音像沾着晨露的丝弦,"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里藏着盛唐文人的乡愁,恰合了"醉西施"花瓣微卷的慵懒;叶子则带着吴侬软语的柔媚,尾音落在"终年不向人间笑,独自承露泣露寒"时,花廊下的"青龙卧墨池"正将墨色花心藏在层层绿云里,倒像是听懂了古人的叹息。
宁靜致远再诵徐凝,却比初时多了份沉郁,"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出口时,池心喷泉恰好腾空,水珠在"赵粉"的花瓣上碎成七彩,恍若洛神踏水而来。文山选的张又新"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带着些俏皮,惹得台下孩童们攥紧了手中的牡丹糖画,糖丝在风里牵出长长的金穗。荣弟的《牡丹吟》是宋人的哲思,邵雍"长忆当年观牡丹,洛阳城里数开颜"落在"白雪塔"晶莹的花塔上,竟让这素洁的花盏也添了几分怀古的幽思。
轮到臧敏诵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时,园子里的风恰好掠过整片牡丹花海,"姚黄"的金蕊、"魏紫"的重瓣、"豆绿"的珍稀,皆在她的声音里翻涌成浪。孙红莉的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则像一声绵长的赞叹,当她念到"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阳光正巧穿透"酒醉杨妃"的花瓣,将那抹醉红投在青砖上,连影子都带着三分微醺。
最后的集体朗诵是突然涌起的春潮。"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声浪漫过雕花朱栏,惊起枝头雀儿扑棱棱飞向湛蓝的天。"一座洛阳城,半部华夏史"落在"荷包牡丹"垂坠的粉白花序上,竟无端添了几分历史的重量;"风起洛阳、梦入神都"时,观众望着"神都金辉"品种微微出神,仿佛看见千年前的武皇诏书、诗人笔端,都曾为这一朵花停驻。
"总要来趟洛阳吧!我在洛城和盛唐相见一眼万年——"话音未落,一阵风过,"贵妃插翠"的花瓣忽然簌簌飘落,像极了盛唐美人遗落的簪缨。雷鸣般的掌声里,有人举起相机定格这瞬间,有人闭目深嗅空气中的甜香,更多人只是静静望着花海,看阳光在千万片花瓣上跳跃,恍若看见无数个朝代的春天在此刻重叠:是徐凝笔下的"好物华",是刘禹锡眼中的"动京城",更是此刻落在每个人心头的,永不凋零的国色天香。
散场时,青石路上落满细碎的花瓣,像谁把朝霞揉碎了铺在人间。有位画家支起画架,笔尖刚触到宣纸,便听见身后孩童指着"二乔"惊呼:"快看!花在笑呢!"于是满纸烟霞未动,先自染上了三分天真的春色。这大概就是洛阳的四月吧,当诗词穿过千年光阴,与枝头的牡丹彼此相认,每个瞬间都成了永不褪色的惊鸿一瞥——是花惊了城,亦是诗醉了心,在这人间最美的时节里,共赴一场与盛唐的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