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輔导老师—于奶奶
文/曹振铎 诵/心如止水
我的于奶奶,她叫于淑芹,是一位拥有三十五年教龄的中学语文教师,已经退休二十多年了。她的一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每一页都写满了奋斗与热爱的故事。她出生于伊通县伊丹乡,那片宁静的土地赋予了她质朴的底色,却没能禁锢住她怀揣的梦想。她宛如一只勇敢的雄鹰,毅然向着繁华的长春市—吉林省省会,展翅飞翔。在教育的天地里奋力拼搏,扎根教育事业,并绽放光芒。
1986年 4 月,于奶奶初到“长春市六十二中”。彼时,学校对于她而言,就像一片未被探索的神秘森林,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她骨子里的坚毅,让她如无畏的拓荒者,毫无惧色地接手了初二语文课与班主任工作。当她第一次踏入教室,学生们那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眼神,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刹那间照亮了她的世界,给予她无尽的力量。此后,备课、授课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每日都在知识的海洋里深耕细作。然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家庭的重担如影随形。丈夫远在他乡,两个年幼的孩子像嗷嗷待哺的雏鸟,需要她的呵护。她常常忙得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在学生与家庭之间艰难平衡,为了学生,她时常疏忽自家孩子,心中满是愧疚,可在学生眼中,她却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
学生毕业后,对她的牵挂从未间断。每逢佳节,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土鸡蛋、新鲜果蔬,如同承载着感恩的使者,纷纷来到于奶奶身边。班长周春艳更是贴心至极,组织同学陪于奶奶畅游吉林市松花湖,那段旅程就像一幅用欢笑与情谊绘就的美丽画卷,珍藏在时光深处。在填报志愿时,周春艳、张静等学生对于奶奶的建议言听计从,在她的指引下报考师范院校,如今他们已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还有李艳清,以当年长春市语文最高分145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毕业后也投身教育事业,传承着于奶奶的教育火种。看到学生们茁壮成长,于奶奶的内心充溢着幸福,那是辛勤耕耘后收获的甜蜜果实。
于奶奶的课堂总是充满创意与惊喜。还记得她讲著名作家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时,巧妙地运用红色粉笔书写“井冈”,绿色粉笔描绘“翠竹”,瞬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和红色革命根据地人民热火朝天支援革命的情景。将师生们带入那段热激情燃烧的岁月,课后赢得领导与学生的一致好评。这更加激励着她不断前行。寒来暑往,她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家与学校之间,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只要学生有需要,她就会毫不犹豫地踏上家访之路,那坚定的步伐,似在诉说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在她的悉心教导下,班上学生在各类语文竞赛中屡屡斩获佳绩,她也多次荣获优秀辅导教师证书,这些荣誉是对她教育成果的最好见证。
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于奶奶给我上《木兰诗》的那堂课。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宛如山间流淌的清泉,缓缓流入我的心间。她逐字逐句地讲解诗句,当讲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时,她的眼神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木兰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她情不自禁地挥舞着手臂,那一刻,她仿佛就是木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随后,她又详细地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背景,让我对木兰的勇敢和孝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于奶奶的这堂课,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打开了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大门,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一位老教师对教育事业那份深沉而炽热的感情。
回首过往,于奶奶感恩家人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是他们的理解与陪伴,让她能够心无旁骛地追逐教育梦想。她也庆幸自己始终坚守初心,未曾辜负党和恩师的培养。于奶奶于我而言,就像我的亲奶奶,她用知识的甘霖滋养着我成长,像一股清湶汩汩流进我的心田,浇灌着我这棵幼苗。她恰似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引领我探索文学的奇妙世界;又仿若轻柔的春风,拂去我求知路上的迷茫;更似激昂的战鼓,鼓舞着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知识的真谛。我感谢于奶奶对我的輔导!我要好好向她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我爱你于奶奶!
2025年4月10日
作者简介:曹振铎,吉林省松原市人,吉林省长春市特教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爱学习,热爱文学,绘画,运动等,热爱祖国和家乡,爱老师,孝敬父母。就是发育晚了点,八岁才学会走路,现在是个会说话,能劳动,爱学习的健全的十八岁青少年。
主播简介:心如止水,爱生活,爱声音,爱辟谷。一直践行用心做事,用爱做事,现居住于山东青岛,希望通过由心而发的真实声音与大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