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油菜花香钻进徽州文脉里
孟昭峰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春日的婺源,水绕三重,古朴林立。一半仙境,一半烟火,油菜花海翻滚起金色的诗行。终于来了,等风,也等你。
踏向婺源的沃土,导游小赵早把热忱写在脸上。她是婺源十大金牌导游之一,也是两个孩子年轻俊俏的母亲,长就一副磁性甜绵、绘声绘气的金嗓子。刚刚送走一群名流大咖,又来跟我们无缝对接。
采风途中,小赵偶尔卖点关子,问:“知道婺字的意思吗?”我们还真不知,纷纷要求小赵明快了事。“婺,左边矛,右边文,下方女,意为文武双全的女子。”伴随小赵的解说,一个扣人心弦的神话故事浮现在面前。相传,婺源有个名叫婺女的穷孩子,听说某个山洞藏了一颗仙丹,能够带来财富和幸福。她历尽千难万险来到山洞,洞中漆黑一团,深不见底。婺女毅然跳下去,感到身体渐渐变得轻盈,一丝光亮闪过,露出仙境般的景色。小鸟知晓她的来意,告知需经过三道试炼。治愈小孩顽疾、解除动物垂危,一连通过两关,最后一道试炼卡了壳,解字谜,谜面如天书,实在太难太难。过了几日,好像神助,天边闪烁一袭俏丽的容颜,她蓦然一动,那不是自己吗?“婺!”解铃终得系铃人,她欣喜若狂起来。得到仙丹,原来是颗金灿灿的星星,又分出许多小星星,送给乡亲种下,只见油菜花开,大家的日子逐步滋润。时光如梭,不知过了多少年,一次,村民被洪水围困,婺女骑在一条巨大的鳙鱼背上,头顶狂风,脚踏巨浪,威风凛凛,奋力将村民一一拉上鱼背,人们得救了。后来,婺女飞往天庭,化为“婺女星”,恒久保佑着婺源芸芸众生。这故事,真让我们开了眼界。
小赵,当地人,作为现实中的婺女,一股子敬业劲头,同我们朝夕相处,度过观赏采风的缕缕瞬间。

同样,好奇促使我,攥紧四天脉络,用心捕捉婺源谜一样的风采。婺源今属上饶,自唐开元二十八年到民国初期,则由徽州所辖,千年文脉延续了浑厚。回味采风,不由觉得,中外驰名的婺源油菜花,香气怡人,钻进了徽州文脉里,景中见景,相得益彰,形成独特魅力。

我国种植油菜历史悠久,而在婺源可以追溯到宋朝。也许,作为仙丹的星星,真的就是油菜籽,多亏婺女给婺源带来了种植油菜的福音。这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小湖泊、河流、溪水充盈,一派水乡气息,空气潮湿、润泽,是油菜花放开身段、茁壮生长的天然港湾。种植已融入当地文化和习俗。无论房前宅后,小河边沿,路旁夹道,菜园缝隙,乃至巴掌大的地,勤劳聪慧的农人都会充分利用,使油菜花香每每引得人们青睐。他们珍惜土地、不负一寸田园的情怀,令人敬佩。细细看来,油菜花大朵大朵,密密实实,金汤里泡过似的,黄得耀眼,和着泥土,香气弥漫。叶片硕大、翠绿,秸秆粗犷、健壮,水灵灵的,都能掐出一大把浓汁。窈窕淑女,深入花丛拍照,往往春风着意,浪漫盈盈,显现另一种特质的美。严田村舍一角,郁郁葱葱的油菜花,精灵般跃跃欲试,恨不得把浑身的活力都挤上眉梢。附近,有天下第一樟坐阵。那是一棵千年古樟树,腰围六七个人搂不过来,两边分生四棵大树,儿子后头是孙子,各两棵。小火车躺卧处,恰农人肩扛耕具,牵牛蹒跚路过,一派迤逦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于是,文友们摆开阵势,像模特那样走开一字步,扭扭捏捏,摇摇欲仙,与飞霞共舞,这影像可是赚大发了。

无论是在江湾、晓起、汪口、李坑,还是婺女洲、思溪延村、灵岩洞、篁岭,均能看到保留完美的明清古建筑,青白相间,好比喜鹊衣着华贵,徽派风格庄重典雅,田园牧歌式景色穿插其中。似乎,哪里有油菜花的金黄,哪里就有徽式楼台亭阁;哪里古色古香,哪里就油菜花香。谁也离不开谁,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散落难以言喻的美。在青砖黛瓦白墙的映衬下,油菜花不免由豪放变得沉稳些,同时,与油菜花形影不离,古建筑亦挣脱隐幽的藩篱,尝到了生动的滋味。李坑古村入口处,大片油菜花支棱着,像铺就一层厚厚金毯,任我们擦身而过,接着便是纵横交错的溪水,与两侧的古建筑群对映成趣。一众浙江来的美术学院学子正在写生,素描、油画、工笔、水彩,各有千秋。传统小吃、竹刻、香樟木料、明前新茶等,于游人如织中各拿绝活,摊摊兴隆。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小溪南北两岸一商一官住宅,仅从门槛、天井、门当户对讲,便大相径庭,经商意藏富,做官留显赫,重官轻商习俗一目了然。溪水九曲十弯,排排溪桥沟通两岸,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庭院空地、岸边间隙洋溢的油菜花开,明珠般镶嵌在古村静谧的倩影里。
在油菜花的环绕下,古老的思溪村年轻了,显得生机勃发。小赵向我透露:“该村原来叫思水村。思水死水,有个在外经商的游子,发现这名不够吉利,经乡亲同意,才改为思溪村的。”又说:“这村可是名声在外呦,电视剧《聊斋》《青花》都在这里拍摄的。”竹木小桥,潺潺流水,青石铺地,砖墙高森,俞姓一些大户家训各异,很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范儿。“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南宋古桥彩虹桥,四桥墩为船形,船头尖尖,有乘风破浪、稳重昂然之姿,妥妥的廊桥代表作。桥南,青山绰影,油菜花影四射;桥北,直径高达五米的木轮水车铰卷起滚滚水流,“哗哗”奔向远方,使廊桥更具仪式感、神奇感。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点缀石桌石凳,于这端或休闲聊天,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自得惬意。坐在婺女洲摇橹的小船上,观夕阳似火,油菜花映在水中,荡漾一路金光,分不清哪是火的金,哪是花的黄。夜幕中,弯月下,油菜花染透钢花,怒放金色泉涌,伴我在实景剧《遇见婺源》的幻觉里陶醉。

乘索道缆车奔赴篁岭,自下而上,跟层层梯田比肩,同节节升高的油菜花赛跑,下了车,似乎抵达天上,感到云在山间飘,油菜花却高出一头。不曾想,这才是山村的脚跟,相当于泰山的南天门,离这方的“玉皇顶”还早着呢。篁岭村号称“天街九巷”,似玉带将经典古建筑串接,徽式商铺遍布,前店后坊,一幅长在山脊、错落有致的“清明上河图”景象。此图虽为当代山寨版,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文化气息浓郁。爬呀爬,爬到膝盖酸痛,最高街巷终于被打卡。俯身望去,诚如小赵所言,“村庄聚气巢云,千棵古枫树环抱,万亩油菜梯田簇拥”。可以说,我的头顶与对面的油菜花田基本持平,天梯上上下下全是花的海洋,山风吹拂,群群小黄鸭似的摇头晃脑,喜笑颜开,形成叠加的细浪,川流不息。由于山间气温偏低,油菜花尚未完全绽放,一些稚嫩的黄骨朵正急迫地摁下加速键。篁岭梯田油菜花写意、野性、率真,是平原中的油菜花无可比拟的。梅花已经归谢,为数不是太多的玉兰、桃花、梨花、樱花,零零散散的野花,构成五颜六色的另类,在这里难以跟油菜花争春。像皇家特有的装束,油菜花幕从天而降,包裹着群山,包裹着大地,包裹着游人的痴情。站在垒心桥上,桥身抖动使我略感不适,赶紧抓住栏杆,自然就轻松了。再观幕布般的油菜花海,整个天梯都在游弋,飞舞的花幕悬于天上,经暖阳轻轻抚慰、熨平,几成动感的精灵。跨过桥去,驻足片刻,朝花海投去最后一瞥。我想,当夜色袭来,油菜花会与婺女星对话。“婺女星,我下凡后一直想你!”油菜花说。“我也是。油菜花,你好吗?我会随更多的星星去看你,看我的故乡!”婺女星的话语充满温馨。仰望,俯视,天上人间总是情。
婺女的故乡,油菜花开,文萃斐然,是我不舍的念想。心绪难抑,就用刚写的一首小诗《婺源放歌》,告别这短暂的旅程吧。
抓一把明清时期的
青砖黛瓦
让徽州的古色古香
全都留住
拿一撮王母娘娘的
金簪玉钗
撬动星星播撒天下
变为油菜花开
那广袤婺源春色
是婺女辛勤的汗滴
沿油菜花海
缠绵流淌
好想
擎这里的一纸
水墨彩绘
挂在心灵

作者简介: 孟昭峰,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济南市阅读协会会员、山东红荷文学社会员。仰慕诗意,喜于写作,多次征文获奖。有300余篇(首)散文、诗歌见诸报刊,著有《远方飘来的风景》一书 。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