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化南同志对文物考古事业的热爱,经常自费到各地进行各种考察。
2007年12月2日,是星期天,他约我到思礼乡九里沟,一起探索茶仙卢仝的活动遗迹和磁铁矿床的分布情况。
那天,我走在前面,突然听到一声扑通,回头一看,卢化南已经倒在地上,满脸是血。我们赶紧跑过去,又喊又叫,但他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呼呼喘气。我立刻拨打了120电话求救。
大约二十多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卢化南逐渐醒来,但他不愿上车,坚持说自己没事,等休息一下再继续考察。我反复劝他去医院,最终搀扶他上车,送到了济钢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他是长期劳累导致火气上头,需要用药治疗,费用大约500多元。
卢化南恢复后,我们才松了一口气。那天我心里非常害怕,浑身打颤,万一出什么事,我怎么对得起他和他的家人!毕竟他是我们市里为数不多的知名人物和拔尖人才。他一生勤奋,写了一万多篇文章(包括网络转载)、出版了15本专著、向国家和有关单位提出了300多项合理化建议、获得国家5项专利,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大家的好评。他是济源的活地图和资料库,是文物部门的形象代表。
由于他的努力工作,发掘出大量历史文化,很多人看了他的文章,才了解文物部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文物部门的知名度。领导说话更有力,同志们也倍感自豪,济源的文物勘探和保护工作也因此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他的局长张永安常说:“伟人在我们身边,卢化南就是伟人,他贡献大,是我的学习的榜样”!
我比卢化南小一岁,从20年前认识他至今,一直知道他崇高的品行和渊博的知识。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虽然单位经济困难,不能资助他,但我从经济上支持他,让他继续发挥作用,为国出力。
衷心祝愿卢化南先生身体健康,长寿,继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河南济源银河涂料厂:邓方乐
2007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