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与胸怀
文/兰光武 诵/禾子
我到邓小平故居去过,邓小平故居曾称为邓小平旧居,俗称“邓家老院子”,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北郊协兴镇牌坊村,屋后有一片松柏和翠竹,门前有池塘和梯田,山川秀美,风景如画。邓小平原名邓先贤,私塾老师觉得不好,给他改名邓希贤,希望他成为圣贤,后来邓小平自己改为小平,他经常理个小平头,圣贤是要从小小的平头百姓做起的。
邓小平诞辰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公司参加了广安的门户广安火车站的改建,工程完工的时候,我们在牌坊村品茶饮酒,唱歌跳舞尽情欢乐,我还写了几句以作纪念。
牌坊村,
出先贤;
邓小平,
诞百年。
盛世改造广安站,
伟人故里展新颜。
与时俱进精装修,
雄风再现不平凡。
现代风貌含传统,
复旧过程有超前。
难忘那晚牌坊村,
酒伴歌舞闹得欢。
人生能有几回乐,
讲好故事唱春天。
我还到邓小平家的祖坟去看过,那里也成了一个景点,这个墓地与其它坟墓没有特别的不同,但那祖坟上的对联一直印在我的心头,“福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邓小平1919年在广安读中学时离家,到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后到莫斯科学习,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土难忘在心头,就再也没有回过广安了。小平讲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领导过百色起义,参加过长征,在太行山坚持抗战,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小平指挥参与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进住重庆的时候,邓小平的后母夏伯根从广安来看他,小平讲,您就跟着我们吧,我们给您养老!小平的后母跟着小平一家到北京,跟着小平一家流落到江西,同甘苦,共患难,小平夫妇和孙辈一样称她为“老祖”,直到她度过一百零一岁的最后岁月。
文化革命中刘少奇邓小平都被打倒,刘少奇在郑州含恨离世。星移斗转,几经沧桑。邓小平在刘少奇的平反大会上讲话,小平握着少奇夫人王光美的手说,不要哭,这是人民的胜利!
王进山是刘邓的爱将,以敢打硬仗恶仗著称,从反围剿长征到打日寇,从挺进大别山到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战功卓著,曾犯过错误下放到一个农场,后在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任上病逝,小平讲,任命王进山为南京军区顾问,葬礼随即按大军区正职办理。
许世友是没有签字同意死后火化高级领导干部,他说他生前转战南北没有为母亲尽孝,死后要埋在母亲的坟旁尽孝。许世友病故后,小平说下不为例,许世友将军回到大别山,安葬在他老家母亲的墓旁。
陈永贵当过副总理后来辞职,病故后有人请示他的葬礼规格,小平讲,按副总理待遇。小平到大寨去过,看到过七沟八梁一面坡,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给小平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农民副总理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才会出现,以后不会再有了。陈永贵回到大寨,他的骨灰安葬在虎头山。
庄则栋曾三次蝉联世乒赛冠军,当过国家体委主任,为打开中美友好的大门,为“小球转动大球”作过贡献。1976年十月受到审查,直到1980年下放到山西执教。日本的佐佐木敦子尊敬他爱上他,有人把这个事向小平汇报,小平讲,这是家事不要管,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平在主席手头两次被打倒,第二次出山的时候,主席问他这些年在干什么?小平说等待!是啊,等一晚上天会亮,等个十年八年,又是一个沧桑之变。小平第三次复出的时候,有人问到毛主席的问题,小平讲,毛主席在文革中的错误已有定论,整倒大批干部是他晚年最大的悲剧!过去的错误我们也有一份,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学生,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还将在黑暗中徘徊,这不是什么丝毫的夸张。毛主席的画像要永远挂在天安门城楼!小平复出后到过韶山,那老屋的匾额是小平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
为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着想,小平在一九九二年已是八十八岁的高龄又一次到深圳视察,东方风来满眼春,南巡讲话如春雷。“基本路线管一百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姓社姓资不争论”“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尽使人想起小平在三年自然灾害恢复时期讲过的话,当年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刘伯承讲过,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办法那样办法,能打胜仗就是好打法,就像我四川农民常说的,管它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啊,老百姓盼望过好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共产党人的追求!
阳春三月,广安的田野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小平故居又响起了走进新时代的歌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又想起了邓小平祖坟上的那幅对联“福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
2025、3、31
作者简介 :当过知青下过乡,当过铁路养路工。
朗读者简介:
禾子:资深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导演、主持人、评委。吉林省朗诵艺术学会理事;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松原市朗诵协会副会长。
酷爱朗诵艺术曾经在第四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吉林省赛区总决赛中获成人组二等奖;吉林省第二届诗文朗诵大赛和“金葵花杯”比赛中分别获一等奖;中国朗诵联盟首届全国“颂读”大赛获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