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旅游诗词二首
《汉中行吟》
赵長民(旭东)
秦岭云破晓,铁蟒穿山腰。
琴键跃幽隧,金浪涌春潮。
元墩龙湾秀,翡翠抱花绡。
漾水洇碧玉,梅桩渡柳娇。
古祠栖汉月,旱莲守寂寥。
十季凝芳魄,一朝散云绡。
褒斜石栈老,空闻褒姒谣。
仿木悬绝壁,烟尘漫古桥。
江雾拂樱颊,迎春叠双绡。
云峰茶山隐,采歌入九霄。
青石浸秦雨,腊香透檐梢。
老街新苔绿,"平安"映春朝。
盘山落桃雪,归途叠影遥。
花痕沾罗袂,汉水濡镜绡。
古莲沁心魄,春箱藏碧瑶。
岭南千叠翠,尽入一囊飘。
编辑(作者)简介:
赵長民(旭东)网络名旭日东升。生于一九四四年农历九月二日,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李后村赵家巷人。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向阳航天培训中心工作到退休,髙级讲师职称,荣立航天三等功。学通政史经传,爱好文学,兴趣广泛。退休后致力于古典词歌创作,诗词及其他文章多次在《水为之文学》和《乡土蓝田》,《滋水美文》,《灞柳文艺》,《中国航天报》,《蓝田文化研究》等文学平台发表,写景抒情,即事言情,不拘一格,《蓝田王维 四吕文化研究会理事。
《汉中春行(平水韵)
赵旭东(長民)
一隧穿云过翠屏,秦巴叠嶂化流萤。
金波潋滟漾家河,碧玉蜿蜒锁汉庭。
古栈苔痕洇蜀月,旱莲香魄浸明星。
龙湾柳蘸春波绿,恰似东风调色瓶。
栈道空怀秦汉月,石门犹待故人归。
米皮蒸起千层雾,豆腐凝成万缕晖。
牧马河边星火沸,云峰寺外采茶稀。
青檐暗结胭脂露,石板街深燕子飞。
九曲茶山雾作纱,春痕深浅印龙芽。
新篁滴翠藏莺语,古刹流丹浸晚霞。
腊肉悬门烟火重,诗书倚牖露华斜。
忽闻陌上歌谣起,几片桃云落旧槎。
回望连峰翡翠堆,江樱抖落彩云回。
旱莲粉雪藏诗轴,栈道烟霞入酒杯。
三国烽痕洇石绿,千年春色染衣绯。
秦巴山水叠行箧,花雨沾襟香满扉。
编辑(作者)简介:
赵長民(旭东)网络名旭日东升。生于一九四四年农历九月二日,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李后村赵家巷人。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向阳航天培训中心工作到退休,髙级讲师职称,荣立航天三等功。学通政史经传,爱好文学,兴趣广泛。退休后致力于古典词歌创作,诗词及其他文章多次在《水为之文学》和《乡土蓝田》,《滋水美文》,《灞柳文艺》,《中国航天报》,《蓝田文化研究》等文学平台发表,写景抒情,即事言情,不拘一格,《蓝田王维 四吕文化研究会理事。
这陕西作家王博点赞评论:
两首汉中旅游诗作以饱满诗情勾勒出秦巴腹地的山水人文画卷。《汉中行吟》如泼墨长卷徐徐展开,秦岭铁蟒、漾水碧玉、旱莲古祠等意象层叠,既见穿山隧道的现代律动,又存石门栈道的沧桑印记,时空交错中彰显历史纵深。而《汉中春行》则似工笔册页,茶山雾纱、石板燕影、腊肉炊烟等细节精妙,将春采茶歌、市井烟火与三国烽痕巧妙编织,平水韵的严谨格律更添古典雅韵。诗人以"调色瓶"喻春风,"胭脂露"写檐角,化静为动的手法让汉中景观跃然纸上。两诗皆立足地域特色,融自然风物、历史遗存、民俗风味于一体,既见汉水滋养的灵秀之气,又透出秦巴山峦的雄浑底蕴,最终凝成"花雨沾襟香满扉"的审美意境,使读者随文字漫游间,完成了一场诗意的汉中深度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