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九溪十八涧
作者:李永合
清明过后,春风正暖,我们带着小孙子,再次驾车奔赴杭州九溪十八涧。那里藏着都市喧嚣中难得的宁静,也藏着我们对自然的眷恋与向往,更是我们想为小孙子创造美好童年回忆的理想之地。
九溪十八涧,作为西湖十景之一,隐匿于西湖西边的鸡冠垅下,北连龙井,南接钱塘江。古人曾以“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的诗句,将它的灵秀刻画得入木三分。第一次踏入这片胜地,是在2022年的8月,那时的它满是夏日的热烈与葱郁;而此次春日重游,又将邂逅怎样的惊喜,着实令人期待,尤其对小孙子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四月,恰是草长莺飞之际,整个世界都被新绿覆盖。踏入九溪十八涧,清新的空气裹挟着草木的芬芳,瞬间沁入心肺,让人通体舒畅。春日的杭州美得如梦似幻,而九溪十八涧的春天,更是宛如人间仙境,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生机与希望,小孙子一进入这方天地,就兴奋得手舞足蹈,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喜悦的光芒。
我们把车停在酒店停车场,虽说每小时20元的停车费不算便宜,但为了能尽情享受这趟旅程,也算值得。从龙井村徒步走向溪口,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曾经的村落已焕然一新,街道两旁,茶楼林立,门前屋后,盆景鲜花争奇斗艳,各显风姿。恰逢龙井春茶上市,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家家户户都摆出了新茶售卖,价格从每斤200元到3000元不等。我们虽不是品茶行家,但浅尝几口,那鲜醇的滋味也足以让人陶醉。小孙子在一旁好奇地盯着那些茶叶,还伸手轻轻摸了摸,被茶香萦绕的他,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村里的民宿和茶馆,早已不见三十年前的质朴模样,如今的布置装潢处处透着精巧与雅致,恍惚间,竟有几分台湾九份的韵味,小孙子像只欢快的小鹿,在巷子里蹦蹦跳跳,一会儿看看这家门口的鲜花,一会儿又跑去摸摸那家的盆景。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眼前是九个清澈见底的溪口。溪水灵动活泼,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像是在与游人嬉戏。每到一处溪口,小孙子都兴奋地大喊:“爷爷/奶奶,我要下去玩水!” 他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踏入清凉的溪水中,溅起一朵朵欢乐的水花,笑声在山谷间回荡。他一会儿追逐着水中的小鱼,一会儿又捡起溪底光滑的石头,那认真又开心的模样,让我们也被他的快乐所感染。若是在夏天雨后,溪水丰盈,想必景色会更加迷人,那时小孙子肯定会玩得更尽兴。山路蜿蜒曲折,却格外幽静。道路两侧是漫山遍野的龙井茶林,采茶女们的身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从画中走来,让人不禁感叹,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仙境?而小孙子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推着小孙子的车,艰难地走过九个溪水口,虽说有些辛苦,但沿途小孙子的欢声笑语早已将疲惫驱散。溪中溪的独特设计,更是为整个景观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一步一景,景景皆画。小孙子好奇地观察着每一处水流的变化,还不时提出一些天真可爱的问题,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对世界的无限好奇。
行至水闸处,心心念念的九溪烟树便映入眼帘。湖面上,薄雾如轻纱般缭绕,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如梦如幻。春日的九溪烟树,美得让人词穷,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小孙子也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湖面,小声地说:“这里好像童话世界啊。”
临近中午,我们在杨梅岭品尝杭帮美食。西湖醋鱼酸甜可口,酸汤鱼羹鲜美醇厚,杭椒牛柳鲜嫩爽滑,韭菜笋尖清爽解腻……再泡上两杯60元的新茶,茶香袅袅,惬意至极。小孙子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那道西湖醋鱼,他吃得满嘴都是酱汁,还不停地竖起大拇指说好吃,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此前读吴晓波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上》,知晓在这秀美的山色之中,还隐匿着一处名人墓葬——陈布雷先生墓。了解过他的生平后,心中便种下了前去观瞻的念头。我向来喜欢在欣赏画作、聆听歌曲之前,先去探寻背后的故事,如此,它们便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就像这毫不起眼的土堆,当知晓它的主人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它便不再平凡。而小孙子此时在一旁玩着餐具,虽然他还不太理解这些历史和文化的厚重,但我想,这片山水和旅途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在他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
明前茶早已采摘过一茬,可茶山上依旧有采茶人忙碌的身影。本想体验一番采茶的乐趣,却发现茶芽多被茶虫侵害,很难寻到干净的嫩芽,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小孙子看着茶山上的采茶人,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伸手去够茶树,虽然没采到好的茶叶,但他那认真的态度让人忍俊不禁。
杭州九溪十八涧之行,圆了我多年来的念想,果然是不虚此行。离开时,小孙子恋恋不舍地说:“爷爷/奶奶,我们下次还来好不好?” 他的话也让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念头:明年,甚至往后的每一年,都想再来看看,感受它在不同时节的独特魅力,也想陪着小孙子在这片美丽的山水间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人生的快乐,或许就藏在这不经意的闲暇时光里。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九溪十八涧的山水之间,寻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也收获了满满的天伦之乐。
作者简介:
李永合,1968年10月10月生,河南南阳人,部队团职干部自主择业。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各类文章600余篇(幅),约50万字。著有散文集《心贴青藏线》、《报告文学集》。10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选》。被全国数家报刊电台聘请为特约撰稿人。现任中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