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好奇地问我,怎么一直待在海外,打算不回去了吗?尤其是这段时间,问的人特别多,大多是企业老板。他们问我的原因,无非是国内处境太艰难,想探探外面有没有一线生机。我特别理解他们的痛苦。现在的现状,不是奋斗就能改变,也不是逃避就能解决,绝大多数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想前进,没订单、没资金、没利润,要什么没什么,怎么拼?越有上进心,亏得越惨。想放弃,过去投入全打水漂,尤其是实业老板,那些设备直接变废铁。更致命的是,放弃后背的债,这辈子想要靠打工来还清,这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如今最弱势的群体,就是这群苦苦挣扎的老板们。
这些老板,要么被逼到绝望,要么在苦撑着等待倒闭。可无论多难,他们对未来仍抱希望,再苦再累也不放弃幻想。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就会拼尽一切去博。有人说他们傻,有人说他们不知死活,但正是这群疯狂的人,推动了社会经济,带动了就业,撑起了文明的进步。说实话,我打心底佩服商人,尤其是我们村里的商人。在资源垄断加剧、圈子极度内卷的环境下,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展现出生生不息的力量、不屈不挠的精神、无限的创造力和可能性。不管自己现在的结果如何,我都佩服自己,也佩服这群人。
国内的老板们现在有多难?订单少的可怜、客户跑了,资金链断了,利润不亏就好了还想有多少利润那是奢望。过去十年,很多人靠实业起家,建厂、买设备、招工人,以为能干一番事业。可现在,市场萎缩,成本暴涨,设备闲置成废铁,工人裁了还得赔钱。最惨的是债务,动则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压得人喘不过气。放弃吧,血本无归;撑下去吧,像是慢性自杀。我认识很多的老板,都是工厂开了十几二十年的,疫情后订单锐减,去年终于倒闭了,负债累累,现在有的靠摆摊、有的送外卖、跑顺风车谋生。他们跟我说过,最大的痛不是没钱,是觉得自己变成了如今的一事无成,辜负了家人和员工。他们所说的这些也是我曾经的经历。
这群人为什么不放弃?因为他们不甘心。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有一丝光,就能爬起来。这种信念,既是动力,也是枷锁。他们不是傻,是太倔强,太想证明自己。可现实是,环境变了,资源被少数人攥紧,市场被内卷挤干,普通老板连喘息的空间都没有。村里的土壤,早已不适合种出希望,他们却还在硬着头皮耕耘。其实,我曾经就是现在的他们,所以我特别理解他们。
至于大家问我的问题,我几年前就把国内企业转为轻资产模式。过去几年,我投入不少,效果是太不理想了。现在我基本停了国内市场投入,没了大支出,让品牌在低成本下慢慢发展吧。对国内,我不再会抱幻想或侥幸。很多人好奇,我这么久不回去,是不是有啥计划?其实,我是没计划回村里发展了。我会在海外找新路。虽然我只有小学文化,英语一窍不通,但这不影响我的决心,也不影响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更不影响我的勇气、毅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当初选了这条路,就没想过回头,也没后悔,更没退缩。海外再难,我也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和发展之路。我不是我一个人在走,我的背后还有太多人的信任和希望,他们等着我闯出点名堂。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这些信任活下去。有人问,海外机会多吗?我只能说,哪都不容易,但至少外面的土壤没那么硬,规则没那么乱。只要肯干,总有缝隙能钻。国内的老板们不是不想走,是放不下过去的投入,舍不得家里的根,还有的是被洗脑洗的太厉害了,主要是没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也没胆量。可如今的我已经放下了,选择了,就得往前。
说到底,商人的价值不在于赚了多少,而在于敢不敢拼,能不能在绝境中找到路。我们村如今的现状,逼得人要么绝望,要么出走。而我选了后者,不是因为我多聪明,而是因为我不想在那里等死。那些还在苦撑的老板,我敬佩他们,但也心疼他们。他们是村里最后一批有血性的人,可惜,环境不给他们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