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如今的济宁,梁济运河碧波荡漾,两岸绿道游人如织。这座"运河之都"正以水为笔,在齐鲁大地上绘就一幅生态宜居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记者从市河长办获悉,济宁市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38个、市级65个,形成总长超547公里的生态廊道,187平方公里的湖泊焕发新生,三项工程更获评水利部淮河流域典范。
【系统治理破解千年水命题】面对"南水北调"枢纽的特殊使命,济宁创新实施"五水共治"模式:微山湖退渔还湖重塑"水下森林",洙赵新河采用生态护岸技术修复17公里河道,老运河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实现雨洪调蓄。在太白湖新区,智慧水文监测系统实时守护着每公里水域,昔日"酱油河"已成市民亲水乐园。
【文脉传承激活水岸经济】泗河两岸重现"泗滨浮磬"古乐表演,大运河文化公园串联起太白楼、东大寺等历史遗珠。嘉祥段打造"一河四园"景观带,带动沿岸农家乐增收30%。数据显示,滨水经济带已吸引文旅投资超50亿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全民共享缔造水韵生活】"河长+民间护河队"机制让2.3万名志愿者成为流动哨兵,中小学校开设"水课程"培育环保新生代。在洸府河湿地公园,汶上县水利局原书记刘景治感慨:"现在推窗见绿、出门亲水,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态记忆'"。
【专家点评】水利部门退休干部刘占群指出,济宁模式破解了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治理难题,其"文化赋能+科技治水+全民参与"的经验,为黄淮海流域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随着南四湖生态屏障工程加速,这座千年水城正书写着新时代的"治水传奇"。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