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忠魂 颂英烈”寻找英雄的星光
孙建敏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梨花风起正清明。2025年清明节,志愿军研究会铁道兵艺术团组织部分成员前住北京房山区窦店志愿军烈士陵园和房山平西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忠魂 颂英烈"主题纪念活动。活动受到房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房山老干部局“红镜头”摄影团队的重视与支持,事务局杨副局长率工作人员、“红镜头”的摄影老师一路陪同。
窦店志愿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陵园中央纪念碑巍然屹立,他的北侧是抗美援朝纪念馆。窦店志愿军烈士陵园是北京市集中安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一座陵园。同时,也是宣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和基地。
75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和平与尊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1950年至1955年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在今房山区窦店镇后街村设立后方一零三野战医院,救治前线伤员。其间,23名志愿军伤员医治无效牺牲,长眠于此。
志愿军研究会志愿军铁道兵艺术团团长陆世亮,带领团员告慰志愿军前辈:“山河无恙 英雄安息”。
各位战友:
今天我们来到窦店志愿军烈士陵园,以崇敬之心追思长眠于此的志愿军英烈。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和平丰碑,用生命诠释“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75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民族的期望,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中,英雄铁道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场战争中,共有19万7千多名志愿军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与人民的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精神将永世长存,与日月同关。
我们是志愿军后代,是曾经的铁道兵战士,我们是志愿军研究会铁道兵艺术团成员,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和铁道兵精神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定尽我们所能让后人铭记历史,铭记英雄和他们的事迹。
山河无恙 英雄安息!
75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和平与尊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这些志愿军的后代,志愿军铁道兵艺术团成员,踏入志愿军烈士陵园追思先烈丰功伟绩,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我们以一曲《英雄赞歌》讴歌最可爱的人。
从志愿军烈士陵园出来,我们驱车穿过京原铁路的孤山口大桥,来到房山区平西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安葬在这里为修建京原铁路而牺牲的铁道兵烈士。
主持人刘宝成战友一声:战友,我们看你们来了……深情的呼唤,令人泪奔!
京原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北京市丰台区和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用单线铁路,线路呈东西走向,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三线建设”期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修建的重要战备铁路,也是晋煤外运中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当年施工条件差,在北京段一百多公里的线路施工中,就有近百名铁道兵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饯行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面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
房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在为我们讲述着……
艺术团战友李金生作词、诵读,向亲爱的战友献诗《清明的雨》。
在缅怀铁道兵烈士仪式上,房山区原档案局副局长,铁道兵四师子女宋曙光发表了《清明祭英烈 传承铁道兵精神》的感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京原铁路上列车仍风驰电掣般穿梭。铁道兵指战员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铁道兵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如同不朽丰碑,永远屹立在京原线上。
安息吧,我们的战友!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