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已攀升至新高度,演化为逻辑与诡辩的交锋,背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一种讲规则与契约精神,另一种只认立场与弱肉强食的站队。从当前的局势和互联网信息来推理,这冲突愈发尖锐,我们村尤为严重,不分是非善恶的站队愈演愈烈,无知的仇恨不断在恶化。未来几年,不确定性将加剧,难以预料的恶劣事件可能接踵而至。我们已进入两种价值观的交战阶段,大家应做好防范,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发生,还是多做准备吧,例如:粮食、糖、药物、现金(现金、美金、黄金),老家尽量要有房有地,关键时刻能避难和活下去。若这提醒还不明白,我也无能为力。
告诉大家人性有真相:当一个人膨胀自大,便自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目中无人,无所不为,因为代价无需他付。那些喊着“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达成目标”的人,所谓的代价往往由我们这些普通人承担。回看历史,慈禧太后膨胀至极,目空一切,挑起义和团,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最终受苦的是谁?是她吗?不,是无数百姓。历史会重演吗?我们村自从商鞅变法至今,灾难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只是换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群重复上演。重演与否,取决于一个族群如何看待历史。是正视,还是回避?是掩盖不足,还是炫耀光环?若总是掩饰,从不道歉、不反思、不忏悔,过去的荒唐与疯狂必将重现。
一个现象值得深思:偷盗者入狱,若不反思、不忏悔,出狱后多半再犯;若真心悔改,想对得起家人孩子,便不会重蹈覆辙。族群也一样。历史重演与否,看它有无敬畏心。若灾难未换来反思,只带来仇恨、狂妄与自负,麻烦就大了。过去牺牲再多也无意义,再多赞美也挡不住灾难再临。我们村的问题就在此:太多的自欺,把自负当自信,把贫穷当荣耀,忘了敬畏,忘了忏悔。
网上有个段子,虽未必真,却发人深省。南宋使节向忽必烈求和,忽必烈拿出几箱南宋与蒙古的全部契约,说只要挑出一份南宋兑现过的条约,蒙古就撤军,永不犯境。使节无言以对,不久南宋亡。这故事说明什么?契约精神是一个族群的命脉,失信则自毁。我们村从小学的不是契约,而是三十六计,推崇雕虫小技、阴谋诡计,视契约为愚蠢,视遵守为低智。这种价值观让我们在规则的世界里寸步难行,历史教训一再重演。
当前局势下,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已白热化。一边是规则与契约,强调公平、信用,驱动创新与合作;一边是立场与站队,崇尚强权、丛林法则,滋生仇恨与分裂。我们村深陷后者,不问是非,盲目站队,仇恨情绪在网络上沸腾。这种无知狂热,恰是灾难的温床。美帝体系虽不完美,却因契约与规则聚拢人才与资源,激发创造力。而我们,沉迷于立场对立,视规则为弱者把戏,路越走越窄。
膨胀的主子们,以为自己能斗赢全天下,却不顾后果。他们喊着胜利,代价却由百姓付。工厂倒闭、失业潮起、物价飞涨,苦的是谁?是他们吗?不,是我们。历史如镜,慈禧的狂妄毁了大清,今天的狂热又在毁什么?我们村的问题,不在技术落后,而在价值观扭曲。缺契约精神,国际不信任;缺反思能力,错误一犯再犯。南宋失信而亡,我们若不改,结局何异?
未来几年,不确定性将会更强,甚至恶劣事件定会频发。仇恨与站队只会让局势更乱,普通人首当其冲。怎么办?别指望主子救你,他们的代价由我们背。唯一出路是自救:家里备粮食、糖、药物、现金(现金、美金、黄金),老家有房有地,关键时能避难活下去。这不是恐吓,是现实。历史告诉我们,膨胀的狂热从不自己买单,账单永远落在百姓头上。
张维迎说,看不清当下就读历史,因为历史发生过。马克·吐温也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押着相同韵律。我们村的历史,若不正视,只会循环。掩盖不足,拒绝忏悔,灾难必至。醒着的人,才能活下去。别让仇恨蒙眼,别让狂妄绑架,守住理性和准备,才能在乱世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