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翻译学院赋》
文‖靳艳军
夫长安者,天地之中心,华夏之奥府也。左据函谷,右拥陇蜀,前襟终南,后带泾渭。自周秦以迄汉唐,十三朝建都于此,钟灵毓秀,代有才人。今之西安翻译学院,立乎终南之麓,沣水之滨,承千年文脉,开当代学宗,洵为杏坛之奇葩,译界之津梁也。
一、肇基立学·云程发轫
粤若西元千九百八十六年,丁氏祖诒,字景禹,怀教育兴国之志,秉译才济世之忱,始辟草莱,创私立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其时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筑室数椽,聚徒百辈,黑板置乎茅檐之下,讲席设于蓬牖之间。然先生以“读书、做人、变革、奋进”为校训,倡“外语为体,专业为用”之理念,兢兢以强,孜孜以进。至千九百九十九年,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学院;西元两千零六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越三载,更名西安翻译学院,跻身本科院校之列。廿五载风雨兼程,一甲子弦歌不辍,迄今已为万仞之宫墙,千亩之黉舍矣。
观其址也,背倚终南,层峦叠翠,若列屏障;面临沣水,碧波荡漾,如奏琴筝。左接草堂烟雾,右连紫阁晴岚,钟吕之音可闻,濂洛之风犹在。校园之内,楼宇鳞次,佳木葱茏,芳草如茵,湖光潋滟。晨曦初露,学子诵于湖畔;暮色将合,师生论于亭间。斯地也,非独形胜之美,实乃人文之薮也。
二、黉门气象·黉宇恢弘
尔其规制宜崇,制度宜备。校园广袤,逾千亩之畴;校舍嵯峨,接重霄之汉。观夫明德楼,拔地而起,如鲲鹏展翅,欲凌九霄;弘德楼,层台累榭,若凤凰来仪,咸集千官。至善楼中,典籍充栋,开卷可通今古;实训楼里,设备精良,致用能达夷夏。更有体育馆,雄敞高华,可容万人之众;艺术中心,瑰丽典雅,尽展八荒之姿。
若乃四季之景,各有殊观。春则樱花烂漫,若云霞蒸蔚;玉兰皎洁,似雪霰纷飞。夏则绿树成荫,蝉声盈耳;荷塘映日,蛙鼓连声。秋则丹桂飘香,金菊竞放;银杏铺地,如织锦缎。冬则松竹含翠,腊梅吐芳;瑞雪纷飞,银装素裹。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设施之备,尤足称善。图书馆藏,逾两百万册,古今中外,靡不赅备;电子资源,达数十亿条,检索便捷,取用无遗。实验室中,仪器精密,可穷物理之妙;语音室里,声韵清晰,能通万国之言。更有网络通达,多媒体遍设,教室内外,皆成智慧之场;校园之中,尽是创新之地。
三、师道昭昭·教泽绵长
夫欲兴学,必先重师。学院聚天下之贤才,集四海之英彦。有耆宿硕儒,年高德劭,学富五车,犹孜孜以授业;有中年才俊,博古通今,术精六艺,正勃勃以传道;更有青年教师,新锐拔俗,学贯中西,亦拳拳以育才。教师总数,逾千五百之数;教授博士,过三百之众。或曾执教于名校,或曾任职于名企,皆怀育人之诚,抱济世之志。
其教法也,不拘一格,因材施教。既重课堂之讲授,更崇实践之躬行。外语教学,倡“沉浸式”“互动式”,使学子耳濡目染,脱口成篇;专业教育,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令学生学以致用,应手而办。更有导师制,一对一以指导,解学业之惑,明人生之途;小班制,面对面以交流,增师生之情,强教学之效。
至若师德之范,尤为可风。诸师者,不慕荣利,甘守清贫,以校为家,以生为子。或焚膏继晷,批改作业;或夜以继日,指导论文。遇学子有难,则倾囊相助;见生徒有成,则喜形于色。真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者也。
四、译学渊薮·术业专攻
学院之特色,首在译学。自初创时,便以翻译为帜,历卅载而弥坚。设英、日、德、法、俄、西等十余语种,涵笔译、口译、商务翻译等诸方向,构成立体化、多层次之译学体系。其培养也,重双语之基础,强文化之素养,练实践之技能。开“翻译工作坊”,仿真实之场景,令学子临场而不乱;设“多语种竞赛”,激学子之斗志,使才俊脱颖而出。
更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聚天下之译才,研译学之奥理。导师团队,皆译界之翘楚,或译著等身,或声名远播。其研究也,跨文化之传播,典籍之英译,皆成重镇;其成果也,或获国家级奖励,或产社会效益,影响深远。
若夫其他专业,亦各有建树。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齐全,相互支撑。文学类,则重人文之熏陶,培写作之才华;工学类,强应用之能力,育技术之精英;管理学类,崇实践之教学,养管理之将才;艺术类,尚创新之思维,展创作之风采。诸专业皆以“应用”为旨归,以“创新”为动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之实用人才。
五、桃李芬芳·俊采星驰
学院立校以来,已逾二十万学子,结业于斯,走向四海。或任职于政府机关,为国家之栋梁;或服务于企事业单位,作行业之精英;或创业于商海之中,成财富之创造者;或深造于海内外名校,为学术之追求者。其足迹遍于寰宇,其声名播于八方。
观其佼佼者,有译界才俊,能同声传译,如电如雷,令中外嘉宾称叹;有创业先锋,白手起家,开公司之基,成业界之范;有科研新星,埋首实验室,攻科技之难,获创新之奖;更有公益人士,怀慈悲之心,行大爱之事,助贫弱之众。真所谓“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也。
至于校园文化,亦丰富多彩。有“科技文化节”,展学子之才智,启创新之思;“外语文化节”,秀多国之风采,拓国际之视野;“艺术文化节”,演歌舞之曼妙,扬人文之精神。更有社团百数,如繁星丽天,或研学术,或习技艺,或事公益,各展所长。学子于此,既修学业,亦养性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六、国际视野·交流融通
夫翻译之道,通中外之桥梁也。学院深谙此理,广开国际交流之门。与海外高校,逾百所建立合作,或互派学子,或共研学术,或合办专业。设“国际学院”,招海外学子,传中华文化;开“中外合作项目”,引海外课程,育国际人才。更有“留学生文化节”,聚五洲之宾,展多元之美;“海外实习基地”,派学子赴外,增实践之能。
每岁暑期,有“国际夏令营”,邀海外名师,来讲学授课;每岁秋冬,办“国际学术会议”,聚中外专家,共论译学之策。学子在校,可闻多国语言,可交天下朋友,胸襟为之开阔,视野为之宏远。此所谓“足不出户,可知天下;学于一隅,能通寰宇”者也。
七、展望未来·再铸辉煌
嗟乎!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西安翻译学院,自草创而至于今,已历卅七载春秋。忆往昔,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看今朝,高楼林立,桃李芬芳;望未来,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愿学院踵武前贤,丕承厥志,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弘师德,强学术,重实践,拓国际,使每一位学子,皆能“胸有丘壑,眼存山河”,既通外语以达天下,复修内德以正身心。
伟哉!终南苍苍,沣水泱泱。学院之风,山高水长。愿以此赋,赞其既往之绩,勉其将来之程。诗曰:
终南郁郁兮,学府巍巍。译道煌煌兮,人才济济。廿五载耕耘兮,硕果累累。看明朝腾飞兮,九天翀翙!
作者简介:靳艳军,1986年出生,甘肃武都人,心理学博士,企业家、战略家、慈善家、辞赋家、诗人。现任靳氏集团董事局主席,西安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业导师,兼三所高校客座教授、国家级特聘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秦商总会副会长。202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24年被评为影响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业余时间从事诗词赋创作及红学研究,10余篇赋被勒石以刻。部分诗赋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韩、蒙等十余种语言,也被众多书法家书写。目前已创作和发表古体格律诗词9200余首,辞赋200余篇,《红楼梦》文章162篇,兼有楹联、古代散文、新诗等文学创作1000余篇(首),各类作品100余万字,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物资善款2750余万元。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