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太白金星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诗歌篇:
----梨花寄语篇
文/杜永脉(少陵堂)
【五律】*清明前夕探梨花*
雨冷清明近,梨开半未匀;
素娥团玉树,缟袂立云津;
游枕湿幽梦,孤芳念远人;
中宵寒浸月,暂作雪飞春。
【五律】*梨花落*
春暮香犹在,风来瓣自零;
堆阶疑积雪,栖鬓类寒星;
陌上莺声涩,林间雨道青;
谁怜漂荡意,沾衣不稍停。
【五律】*他乡梨花*
清明时节雨,素影落濛尘;
疏蕊凝霜碎,孤根寄野垠;
风前香易散,客里苦堪贫;
莫问东邻月,清辉不照人。
【现代诗】*上海滩的梨花谣*
晾衣绳上摇晃的咸豆浆
滴漏着五点半的匆忙
阿婆竹竿挑起半匹晨曦
我的工牌正舔着最后一口糖霜
投进出闸机的喉咙叮当响
工装口袋的补丁在偷笑
昨夜梨花悄悄缝进第三颗纽扣
弄堂把月亮搓成硬币模样
玻璃窗结满春寒花的账本
房东敲门声震落两片白月光
我数着泡面里浮沉的星子
隔壁婴儿啼哭忽然甜得像藕汤
夜风翻动褶皱的电话簿
拨号键在毛衣线头里发芽
街巷口那株梨树踮起脚尖
把碎银般的芬芳塞进我行李箱
2025年3月31日书于静安
小说篇:
一,
微小说 《晨光列车》
作者/杜永脉(少陵堂)
高铁穿过薄雾时,林夏的铅笔,正在速写本上游走。泛黄的纸页上,支教小学的砖瓦房轮廓,被晨光镀亮,突然被斜刺里伸来的钻石腕表截断,邻座程瑜探身取咖啡时,投行企划书页角的条形码,正巧叠印在画中教舍的玻璃窗上。
“劳驾...”虚浮的女声混着拉杆箱滚轮声传来。穿杏色孕妇裙的女士扶着椅背喘息,隆起的腹部,压皱了车票边缘。后排翻动医学期刊的苏晓晓突然起身,马尾辫扫过程瑜刚整理的香奈儿套装:“坐我这里,离洗手间近。”
车窗,玉米地的金色波浪掠过时,青瓷茶缸坠地的脆响炸开寂静。盘扣布衫的老太太蜷在过道,银发间露出半块桂花头油。苏晓晓已单膝跪地,三根手指精准扣住老人腕脉,“低血糖,瞳孔散大,脉搏细速!”她白大褂内袋的党员徽章,擦过程瑜的丝质衬衫。
“含这个。”林夏递来的棒棒糖,裹着卡通贴纸,支教时孩子们稚嫩的笔迹,还留在糖纸上。程瑜将鎏金保温杯45℃温水缓缓倾入老人口中,忽然瞥见对方指甲缝里的泥土,和她父亲在建筑工地磨出的痕迹,如此相似。
寻物广播撕破温情时刻,穿迷彩工装的男人在过道来回踩出灰印,安全帽上的水泥渣,
扑簌簌落在程瑜的羊绒裙摆。“半麻袋煮玉米...”他皲裂的嘴唇在颤抖,“娃在城里盖大楼,就馋这口家乡味。”
林夏扫眼望向窗外飞掠而过的向日葵田,在苏晓晓按响呼叫铃的瞬间,程瑜的高跟鞋已敲向车厢连接处。三双质地迥异的鞋跟踏过晨光,磨砂运动鞋、漆皮细高跟、医用橡胶底,最终停在垃圾清运车前。当编织袋被掀开时,蒸汽凝结的水珠正从金灿灿的玉米粒上滚落,像极了林夏画本里孩子们破晓时的眼泪。
“使不得!”男人躲过程瑜,从口袋顺带出那被汗水洇得发皱、泛黄的汇款单,收款人栏“惠民小学”四个字,嗯,这是个爱心满满的老人家。苏晓晓忽然托起他生满冻疮的手,“叔,我给您处理下甲沟炎。”
林夏的速写本,沙沙作响,画中人粗糙掌纹,逐渐与支教学校老校工的手重叠。
列车高亢地冲进终点站的阴影时,三个女孩影子在车窗上交汇。程瑜手机弹出“农民工医疗基金”立项通知;林夏包里的支教续聘合同,露出鲜红印章;苏晓晓胸前徽章,光斑反射,跳进孕妇与家人视频的镜头。
她们雀跃着融入站台沸腾的人潮,职业装、帆布包、白大褂的衣角在穿堂风里翻飞,恍若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帜。
银色列车重新启程时,男人怀中的玉米蒸腾着故乡晨露,老人手机里响起儿子安全帽下的笑声;孕妇抚着胎动对镜头说,“宝宝以后要成为这样的阿姨...”
远去的车厢里,程瑜遗落的丝巾,缠绕着林夏的棒棒糖纸,苏晓晓的医学期刊扉页上批注,在阳光下忽明忽暗,“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2025年4月2日书于静安
二,
微型小说----《青瓷裂》
作者/杜永脉(少陵堂)
林小满推开雕花木门时,檀香里混着铁观音的陈味。协会秘书长张绮云正在给李会长的紫砂壶续水,壶身刻着“丙申年雅集留念”,那是六年前李会长接任时订制的百人联名贺礼。
“小李啊,省里那个新苗计划...”李会长用壶盖拨弄茶叶,余光扫过林小满获奖证书上的省文联红章,“咱们协会有个规矩,申报项目得先过顾问团联署。”
张绮云适时递上名单,顾问栏八个名字按入会年限排列。林小满突然想起上周在古籍书店,撞见张秘书往《声律启蒙》里夹红包,书页上还粘着茶叶碎末。
八月雅集的暴雨来得蹊跷。林小满被安排在回廊尽头的备用席,面前摆着半块残砚。李会长提议的“流觞改韵”刚开始,穿香云纱的赵理事突然惊呼,“哎呀小满的钢笔怎么是派克牌?咱们可都是用狼毫誊正稿的。”
电子屏亮起新韵表那刻,林小满终于看清群文件里的猫腻,所谓“改良平仄”,实则是将入声字全数划归仄音。她攥紧口袋里的录音笔,想起三天前拜访方言学家周老时,老人颤抖着指出协会韵书篡改吴语古调的证据。
“旧壶该换新盏了。”
紫砂壶炸裂声惊破满室玄机。林小满俯身捡起刻着“李”字的壶盖残片,血珠滚落在洒金笺的批注上,“鹊字古音作促,当属入声”。她忽然笑出声,惊得梁间燕雀振翅乱飞。
次日清晨,协会官网更新了二十年未变的顾问名单。周老发来的邮件静静躺在林小满邮箱里,附件是未删减的《江淮方言入声字考据》。城西茶馆新挂起“青年诗社”的牌匾,柜子里摆着粘好的紫砂残片,裂痕里嵌着暗红的漆。
2025年4月9日晚书于静安
三,
微型小说----《空白》
作者/杜永脉(少陵堂)
“编辑组由远洋、林夏、王步一和小张组成”。网络“空管诗词协会”的龙会长宣布道。
今天选稿小会开到第三场,远洋的保温杯在桌上重重一磕。茶水溅到小张的稿纸上,把
“母亲的白发”几个字浸成了墨团。
“堆砌辞藻。”远洋她眼皮都没抬。
室内空调太旧,发出拖拉机似的轰鸣。
林夏刚说了半句“这篇结构其实不错”,远洋突然把钢笔往桌上一拍。向来是远洋的舔狗王步一立刻接话,“就是,连基本押韵都不会,还不如我侄子写的打油诗。”他西装袖口还沾着油渍,那是昨天半夜给远阳送夜宵蹭的。
“哎,我说的是这首诗稿,肯定是采用AI技术,传上来的...”远洋对着王步一嗔怪道。实习生哆哆嗦嗦递来匿名诗稿。远阳扫了一眼冷笑,“垃圾”。其实,远洋岂不知“AI”
技术也是人搞出来的?!!!
“对对,就应该放在垃圾里”王步一已经掏出打火机,火苗差点烧着自己脖颈仿女生的飘带。
废纸篓里躺着被揉皱的稿纸,最底下那张印着某主任的私章。
年底颁奖时,远洋的“最佳编辑”奖杯摆在前排正中央。王步一蹲着擦了三遍奖杯底座,抬头发现得奖作品全是被他们淘汰过的稿子。窗外野猫突然撞翻花盆,奖杯摔在地上裂成两半。
现在那裂开的奖杯还躺在储物柜最底层,不过,锁眼被口香糖塞死了。有人说每天下班后,都能听见柜子里传出撕纸的声音,“沙沙沙”,像在不停销毁永远烧不完的稿纸。
2025年4月13日晨时书于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