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是我的恩师,当代书法大家,孙伯翔先生仙逝一周年。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墨宝却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后来者在书法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他老人家对于书法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将流芳后世。因之,孙老平生的艺术和事业都是不朽的,他老人家足以安息了。
先生早年走过的艰辛历程,似乎也是“天降大任”的考验,曾有的大大小小磨难,无疑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以及养就了他洁身自好,绝不趋炎附势的高华品质。孙老在书法创作上得到的卓绝成就,正是“穷而后工”的必然。
先生平易近人,最喜欢学生,喜欢与学生们交流,他最受学生们的崇拜和尊敬。我也是其中最荣幸的一位。我有缘敬聆教音拜在先生门下,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先生虽不是专业教师出身,但其讲课的水平,无论学识的积淀,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畅达,包括对课堂整体氛围的把握,都达到极高水准。不带任何感情评价,以讲课的水准论,我觉得即便是长期执教于高等学府书法专业的“大教授”,他们“舌耕”的功夫,能达到孙老水准者,恐怕也不会太多。
凡与老先生相交、请益的书坛道友、后学,都会评价他是一位随和、平易、和蔼的长者,但随和不同于随便。先生处世随和、宽容,于原则问题,又始终保留着个人的独立品格和自主精神。
在1982年“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中,先生以他的楷书文天祥《正气歌》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为书界所注目。十年过去,先生的书艺造诣日渐精湛,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他的楷书是以鲜明的碑版风格独步书坛的。
2017年他为央视春晚书写“福”字,我就问先生书写“福”字时的心情,老师回答得很实在。也很幽默,我们经常聊得哈哈大笑。
若论当代书法创作,谁为草书第一人?谁为隶书第一人?必多有争议,莫衷一是。然如评价孙老为当代北碑书法创作第一人,德艺双馨,则为海内公认。
先生书法创作的成功,是他善于、精于“用心”使然。所以世人研学孙老法书者,学其“废纸三千”的苦功易,然知其艺心无比丰沛的,就极少极少了。
先生不慕名利,不图虚名,踏踏实实,致力于钻研书法艺术,将魏碑发扬光大。
孙老是我非常敬重的书法大家,更是我步入书法学习的启蒙授业恩师。他的书法复古而不拟古,传承发扬了魏碑的艺术精髓,可谓是脱胎换骨,点石成金。
在当代写魏碑能写出个性的书家不多,而我的老师孙先生却闯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这是他潜心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和研究的结果。汲秦汉高古,取晋唐韵味,是老师学书多年的追求。他临唐楷求其则 ,摹北碑奠其基,习篆隶塑其源,窥行草通其情,对近人赵之谦的飘逸,康有为的险峻更得其《三味》。他力图把把北派雄浑古拙好宕的气魄,与秀逸 庄和,精工的南派风尚嫁接试培,化古为新。
敬爱的恩师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脑海每每浮现与先生交往近四十年来的幕幕往事,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让我无法释怀!敬爱的先生他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生,他走出了一个人艰苦卓绝奋斗的一生;先生走了但先生的精神永存!也请先生带走您的学生对您的真心爱戴和深深的怀念!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
能够成为先生的学生,是我今生最大的荣幸。每当夜深人静,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亲爱的您,在天堂是否安好?岁月悠悠,带走了您的身影,却带不走心中那份深深的怀念与不舍。您的笑容,依旧温暖如初,只是这世界上,再无人能如此让我心安。每当春风拂面,我总错觉那是您温柔的手,轻轻拂过我的脸颊。
星辰变换,四季更迭,唯独心中的那份空缺,永远无法填补。
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多么希望能再次听到您的叮咛与鼓励,可惜,这已成为奢望。
翻看旧相册,每一张照片都是满满的回忆,泪水不自觉地模糊了视线。梦里常见您身影,醒来却只剩枕边的泪痕,这份思念,何时能寄到远方?生命中的某些空缺,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您就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与念。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物是人非,唯有心中的那份爱,永不褪色。每当抬头仰望星空,便仿佛能听见您轻声细语的安慰,那是最遥远的陪伴。您的爱,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即使您已不在身边。
岁月匆匆如流水,恩师已逝梦难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上帝让我在最美的流年里遇见最美的您,今后,我将踏寻您的脚步不负光阴不负卿!
写于202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