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虎!雷霆反腐破除“监督盲区”与“退休保险箱”
编者按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当下,反腐败斗争始终是党心民心所向。当纪检“内鬼”、退休“余虎”同日被严惩,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既是对“谁来监督监督者”的有力回应,更是对“退休不是腐败护身符”的清醒宣示。本文从典型案例切入,剖析“灯下黑”与“影子腐败”的深层危害,揭示制度反腐如何破除监督盲区、织密追责网络。愿读者从案例警示中读懂“零容忍”的坚定决心,从制度建设中看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系统逻辑,共同见证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铿锵步伐。
一日三虎!雷霆反腐破除“监督盲区”与“退休保险箱”
明渊庆泽
清明刚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便以雷霆之势连打“三虎”:中央纪委驻中组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刚、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满仓、海南省纪委原副书记陈笑波同日被“双开”。这起罕见的“一日三虎”案件,不仅是对腐败分子的凌厉震慑,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两大反腐深水区难题——让“监督者受监督”成为铁律,让“退休即安全”的幻想彻底破灭,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标注了“无禁区、零容忍”的鲜明坐标。
一、刀刃向内:清除监督体系“内鬼”,破除“灯下黑”盲区
在被查处的“三虎”中,李刚、陈笑波的身份尤为刺眼——他们曾是纪检监察系统的“关键少数”,本应是党纪国法的“守夜人”,却沦为监守自盗的“内鬼”。李刚“搞投机钻营,结交政治骗子”,将监督执纪权异化为谋私工具;陈笑波“泄露工作秘密,违规干预执纪执法”,直接践踏监督程序的严肃性。这种“灯下黑”现象之所以危害深重,在于其动摇了反腐败斗争的“根基”:当监督者沦为腐败分子,不仅会导致个案不公,更会对整个监督体系的公信力造成侵蚀,让群众对“执纪必严”产生质疑。
此次对“内鬼”的严惩,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纪检监察机关绝非“保险箱”,监督者更要接受“最严格的监督”。近年来,从开展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督查、建立打听干预案件登记制度,到推进“刀刃向内”的教育整顿、实行“零容忍”的清理门户机制,一系列制度安排正构建起“监督者受监督”的闭环体系。比如,《监察法》明确规定“对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更是细化了内部监督程序。此次李刚、陈笑波的落马,正是对“谁来监督监督者”的有力回应——哪怕身处监督核心岗位,只要触碰红线,必将受到更严厉的惩处,绝无“特殊豁免”可言。
二、退休非终点:斩断权力“余温”链条,击碎“安全港”幻想
刘满仓的案例,则撕开了“退休腐败”的隐蔽面纱。作为已退休的“政法虎”,他涉嫌利用在职时的职务影响力受贿,将权力“余温”转化为谋私“资本”,暴露出腐败形态从“即时交易”向“期权腐败”的演变。这种“退而不休”的“影子腐败”,之所以具有欺骗性,在于其试图通过“权力递延”规避在职监管:表面上退出岗位,实则依靠残留的人脉网、资源链搞利益输送,将腐败行为伪装成“人情往来”“商业合作”。但此次处理明确传递出信号:退休不是腐败的“终点站”,更不是逃避惩处的“避风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终身追责”已成为高悬的利剑。从查处“退而不休”的金融领域“蛀虫”,到严惩“离职后搞权力变现”的国企高管,近年来反腐实践不断打破“平安着陆”的幻梦。刘满仓的落马,正是对“退休即安全”错误认知的致命一击。法律层面,《刑法》新增“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为打击“退休腐败”提供了明确依据;制度层面,各地正逐步完善“离职干部从业限制”“重大事项终身追责”等规定,建立跨部门、跨时段的监督合力。这意味着,无论权力“余温”多持久,无论腐败形态多隐蔽,只要触碰党纪国法,终会被“秋后算账”。
三、系统施治:从“打虎”到“织网”,构建长效反腐机制
三起案件的背后,折射出腐败问题的顽固性与复杂性:既有监督者自身的“塌方”,也有权力异化的“变种”;既有个人贪欲的膨胀,更有制度漏洞的存在。李刚案中的“圈子文化”、陈笑波案中的“程序漏洞”、刘满仓案中的“权力期权化”,警示我们:反腐不能停留在“个案震慑”,必须推进“三不腐”协同发力,从源头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一方面,要保持“不敢腐”的高压态势,让震慑力成为常态。此次“一日三虎”的雷霆行动,正是对“反腐有禁区”“老虎打不得”等错误言论的有力驳斥——不管职务多高、是否退休,只要伸手必被捉。另一方面,更要筑牢“不能腐”的制度堤坝,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查漏补缺:比如,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建立“监督者行为负面清单”和“交叉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在干部退休管理方面,完善“离职审计延伸制度”和“长期跟踪监督机制”,切断“权力余温”的变现渠道。唯有将“打虎拍蝇”的凌厉攻势与“织密天网”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从“运动式反腐”到“常态化治理”的转变。
结语
一日打“三虎”,打的是“内鬼”“余孽”,破的是“盲区”“幻想”。它用铁的事实证明: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没有所谓的“监督真空带”,更没有腐败的“终身保险期”。当监督的利剑既能穿透“灯下黑”的阴影,也能斩断“退休腐”的链条,当制度的笼子既能关住“在位权”,也能锁住“离职柄”,才能真正实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不仅是对腐败分子的警示,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提醒: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器”,唯有敬畏纪法、坚守底线,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行稳致远。
《打虎吟》
雷霆连震肃朝纲,刮骨疗毒破暗箱。
纪检内蠹藏秽迹,致仕余贪续腐章。
悬镜当空澄玉宇,织网弥天护明堂。
莫道权高能遮日,清风万里扫八荒。
腐败官员的滋生,既是权力制约失衡、制度执行疲软的“病灶”,也是理想信念崩塌、监督体系短板的“并发症”。此次“一日三虎”的雷霆行动,既是对“监督者不受监督”“退休即入安全区”等错误认知的精准狙击,更折射出腐败问题的顽固性与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决心铲除“灯下黑”,以制度刚性封堵“退休腐”,将权力制约、思想教育、监督协同熔铸成“三不腐”的系统工程,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腐败滋生的土壤,让监督的阳光照亮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