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 章 跑山
李洪君
李衡和吴胜、郭同岭三人成了伴。上山採药,在东北那个地方叫“跑山”。还幻想能採到人参。
当时,李衡三人采的药材主要有:穿地龙、黄菠萝树皮、圆枣子树根。还随时节、季节採蘑菇、採葡萄、捡核桃等。我们采的药材都是亲戚迁就生产队的马车上街,拉到两面坡卖掉。上街在那里就是指去两面坡。
穿地龙,是一味中草药,别名;穿龙薯蓣、野山药、窜地龙。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用于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支气管炎。多生于山坡林边,灌木丛中及沟边。就是挖取它的根茎,根茎呈类圆柱形,有弯曲,表面棕色或黄色,去须根外皮晒干。由于春秋都可以挖,李衡在那里最先採挖的草药就是它。这穿地龙也不太好挖,因为无论是山坡还是沟边,它都是生长在矮树丛中,必须把这些矮树丛一块刨掉,才能刨出它的根茎。
黄菠萝树皮,也是一种中药材,两面坡有收购,我们就一起上山采黄菠萝树皮。黄菠萝树,又称黄伯栗、元柏,别名,黄檗。其树皮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胆燥湿的功效,经济价值很高。黄菠萝树皮,表皮灰褐色,皮厚,黄白色,有弹性,像硬实的海绵。还要採死树上的树皮,死的时间长的树皮已和树干剥离,用镰刀割开一边,顺树干扒下来有时就是一个大圆筒,很好剥。死的时间短的树,树皮不好剥。上山採黄菠萝树皮一般只带个镰刀或小斧子就行了,一是有用,二是防身。开始上山收获较多,有时背回来,有时挑回来。上山也不用带绳子,需要捆扎的时候,剥几条楸子树皮,就是山核桃树皮,捆扎起来就行,坚韧、结实、好用。如需要挑着的话,就砍一根手臂粗细的黄菠萝小树做扁担,树皮像海绵,也不硌肩。开始李衡三人都在一块,不敢分开,时间一长,我们就分开一定的距离,如果看不到了,就吆喝几声,一块来,一块回去。对山上熟悉了,我们一块上山,说好,如果在山上真的吆喝不到了,记得无论收获多少,要尽早回家,因为山林茂密,如果吆喝不到,找人是很难的。慢慢的我们对山上熟悉了,一个人也敢上山了。
圆枣子树根,也是一味中药。圆枣子,亦称藤梨、阳桃、野生猕猴桃。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主要生长在密林深处,攀树生长,有的高达30多米。果实椭圆形,长约2——3公分,直径1——1.5公分左右,果肉细腻,味道甜美,有熟透的果子,10米8米就能闻到其香气。其果具有强壮、解热、收敛的功效。其根,称为圆枣子根、藤梨根、阳桃根,具有治疗肝炎和防癌、抗癌的功效,且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我们三个扛着镐头,有时还带着小斧头,上山挖圆枣子树根,带两张煎饼,要跑十几、二十几里路,必须到深山老林去找。现在想起来倒心疼起那些被破坏的藤梨树了,当时,有大的不挖小的,从根部砍掉在挖,现在想来是一种破坏。只要挑的动,就多挖,用核桃树皮捆成两捆,再砍一棵合适的黄菠萝幼树做扁担,一百二三十斤,上坡下坡的,中间就休息一两次,二三十里路就挑回来了。那时年轻有力气。
一面坡有个葡萄酒厂,那时没有人工种植的规模化的葡萄园,都是酒厂每到秋季季节性的收购山上的野葡萄。每年有十天半月的时间酒厂都有人到山上屯子来收购,这个时节的闲人就上山採葡萄卖几个钱。李衡三个人更不会错过这个时机了,那几天每天一早就背着个用楸子树皮(核桃树皮)编织的大背筐上山,有时运气好碰到棵大的结果多的葡萄藤,这一棵上就能採一大筐,这一大筐有七八十斤甚至八九十斤重。筐上穿着两根绳子,挎在肩上,背在背上背回来。后几天就跑的远,也採的少了。
等到天凉了,山上的核桃从树上落下来了,就到山上去捡核桃,捡回来堆起来,让它把外皮沤掉,把核桃检出来,用水冲洗干净,再晾晒干。还有每到雨天还上山採蘑菇,有时还能採到猴头菇。靠山吃山,山上的资源是丰富的。
在东北不论干什么,一到夏天,只要是在户外,最主要的不是累,而是蚊虫叮咬。晚春、夏天、早秋,气候适宜的时候,每天的早十点前、过午三四点钟后,特别是阴雾天气,蚊子、小咬、还有牛虻遮天蔽日,你只要是在外边,身体遮护不到的地方,一会就被叮咬的满是包,并且还痒得厉害。最厉害的还是小咬,它能钻到你的头发里去咬。所以这个地方的大部分男女都吸烟,在外干活的男人大都吸着烟,带尼古丁的烟雾能起一定的防护作用,小咬蚊子不敢靠近。干农活的社员们不少人都戴着蚊帽,这蚊帽上边如遮阳帽,下边吊着纱布穿上带系到脖子里。但是上山就不方便了,茂密的深林里还无妨,都是高大的树木,底下倒还空畅;灌木丛里就不行了,一会儿就把你的蚊帽挂扯坏了,甚至挂掉了,戴不住。再说在山上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随时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是不能带蚊帽的。李衡就戴顶破单帽,单帽大都是军装绿的,脖子里围点啥,在山上顺手折个小树枝,在眼前身后呼打着;双手并用的时候,就是小咬、蚊子就餐的好时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