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德宗先生
曹慕樊先生传略
曹慕樊先生(公元1912-1993年)一名莫凡,晚号迟庵。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泰安场人。家世名医,父曹元琛,字献之。人称"药王",开"仁世堂",以医药济世,工诗文,有《仁世堂集》4卷。民国27年《泸县志》有传。初,先生毕业于成都高师附中,曾在泸县中学从教数年,后入金陵大学,从刘衡如(国钧)先生受《目录学》,甚得刘先生之器重。毕业后回泸县。1943年,因母丧大痛苦,去北碚勉仁书院从熊十力先生受《成唯识述记》,专攻佛家唯实学半年。后又回泸县从事中学教。1946--1949年,受北碚勉仁文学院(创办人梁漱溟先生)聘为中文系副教授,并听梁先生讲《中国文化要义》。1950-1952年,任川南行政区泸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及行署文教厅科长等职。合省后,任四川省文教委员会研究室组长。1953年,调西南师范学院(后改西南师范大学,即今西南大学),初任图书馆副馆长,后调中文系,历任现代文学及习作教研室、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1957年后,因故被迫辍教若干年。1978年恢复工作,到古代文学教研室,编注教材,并开选修课《杜诗选读》。1986年调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教授。

迟庵先生
曹先生青年时,于学无所不窥,西方哲学、文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古今文学兼治。博闻强记。通英语,能直接阅读英文名著;兼治法语。其治学主张文、史、哲不可分。治学要专精,研究不能无重点,但文、史、哲不可偏废,不能割裂时代精神,凭空逞臆而谈。又以为文、史、哲(史、哲亦可包含科技)亦即文化之总称。故研究者不可悬空谈论作家与作品。他曾写两篇文章以见此意:一为《杜诗所含蕴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为《论杜、韩、苏、黄诗》。又以为研究学问不可无门径,必须要有参考检索知识。因此,他带研究生,除了要求学好文学理论、文学史、专家全集导读等课程外,必须同时学习运用目录学知识。总起来说,曹先生的专攻是唐宋文学和目录学。治学的特点是重视传统文化(文、史、哲的总体把握),不许孤立地谈作家、作品。他是海内少数卓然有所树立的唐宋文学、目录学专家之一。

曹先生不论在中学或大学讲课,总是从中国文化即文、史、哲的总体性出发,并时涉中西文化之比较,研究思考,确有心得,然后引导学生作再思考,再认识,再体会。兼之,他书法、语言皆生动优美,尤擅长吟诵,声入心通,最具特色,故移人于不知不觉之间。上课之余,他常与学生谈天说地,评古论今,随处指点,妙趣横生,使人如坐春风,如临朗月。他的研究生、西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明华君对他的12字评价:"严师、益友、哲人;博学、刚毅、睿智",是比较恰当的。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其中专家、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教师等若干人。
曹先生青年时代,不畏强暴,疾恶如仇,敢于面对乡里之邪恶势力,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为被侮辱被压迫者伸张正义。又其时正当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入侵,国家民族危在旦夕,全民奋勇抗战之际,先生常慷慨悲歌,思投笔从戎,与日寇进行血肉之拼搏。以乡先生阴仑表喻以"从事教育,培养更多之爱国人才,亦属对抗战之贡献"而止。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破坏团结抗战而一手制造之"皖南事件",先生怒发冲冠,秘密印发宣传资料,揭露事实之真象,因而受到泸县特委会及驻泸宪兵营联名逮捕,两次投狱,罪名为"共产党之学运领袖"。后以地方爱国耆宿奔走营救,始被保释。其后曹先生折节读书,一往无前。然而其爱国忧民之心,固未尝少挫,以此而有1957年之厄运。虽在厄运之中,备尝艰苦,然犹为吴宓(雨僧)先生力争发还被无理扣发之工资,丝毫不顾他当时的处境与利害。晚年笃好佛学,然每闻青年有爱国正义之壮举,未尝不砰然心动。盖其良知固不忍出离世间也。
先生主要著作如下:
1、《杜诗杂说》,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1984年再版;
2、《杜诗选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3、《杜诗杂说续编》,巴蜀书社1989年出版;
4、《东坡选集》(主编。其中自注诗文二百首管)四川人
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5、《目录学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1991年再版;
6、《庄子新义》,重庆出版社2004年出版。
.7、《范仲淹全集点校》,1992年完成,待出版。
另有《迟庵诗草》、《迟庵词抄》、《迟庵小言》,发表于《重庆诗词》1994年第2期。
其余尚有未发表论文30余篇,待整理出版专著《古汉语假借字字典》、《周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
(本文原载《无限斋存稿》)
2025年4月14日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