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弘扬传承张国忠精神上充当急先锋
在《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金昌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应邀参加这次研讨会的。首先请允许我以张国忠劳模亲属的身份,对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刘嘉坤书记、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逄春阶等一批贵宾远程赶来参会,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也由衷地感谢区委常委、宣传部宋静部长亲临会场致词,感谢茌平区政协特约编撰和出版《把功勋写在大地上——全国劳模张国忠的传奇人生》这部书,感谢王长新老师为这部书付出的艰辛而卓越的劳动。
聊城知名作家王老师的大作《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我反复拜读了许多遍,我认为王老师这个大作写得高屋建翎,独具匠心,内容详尽,字字珠玑,文图并茂,有血有肉,非常难得,十分珍贵,充分显现出王老师作为多产作家的文字功底,和作为老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触觉。这部大作的书名取得极为精妙,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是定性的,是总纲,纲举目张,副题全国劳模张国忠的传奇人生是写实的,用埋起锄头跟党走,涝洼地变成丰产田,土坷垃创出金娃娃,杨屯小鸭飞上天,目不识丁的理论通,吃亏是门大学问,一颗恒心鉴初心,幸福家园点靓幸福生活,他的生命没有跋9大章,41个节次编织出180个目,把我父亲的丰功伟绩展现得淋漓尽致。最让我感动不已的是最后一章,他的生命没有跋,用3个节次11个条目,以小杨屯在哭泣,充分展现出全国各界人士对我父亲不幸去世的无尽哀思,并以斯人已去精神永存郑重结尾。
区委书记孙荣军更以精神如同一盏灯为题,在序言中把张国忠精神定义的十分清晰,这是我父亲去世后官方发出的最强音。我父亲是阴历的三月初三去世的,因为我九十三的老母亲还健在,按照我们小杨屯村的习俗,今天是我父亲去世三周年的祭奠日,这不是巧合,而是天意,今天上午我们在这儿隆重举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研讨会,下午我们全体家人、全体亲属还要到坟地去祭奠,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把今天这个隆重的会场情景,以及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发言,传递给他老人家。
王老师在这部著作中多次提到我和我写的《吃亏书记张国忠》,在这儿我向各位领导和来宾透露一个内幕。在我父亲临去世多半年的时间,他出现了一个异常现象,每天醒来给儿女们诉说他曾经吃过的苦、曾经受过的罪,而且没完没了,我们兄妹认为他是老了怕死,便开始安尉他,他听出了味道,说我不是怕死,我是担心我死了后,我吃过的苦,我受过的罪,我做过的这些事,就没人知道了。为了让老人家养精蓄锐,尽量地减少消耗,我就说,你不用说了,这些事我都记着呢,我要为你写一本书,写一本传记。他问你写得了吗?我说写得了,我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资料,于是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引子,也就是《吃亏书记张国忠》的引子,给他念了一遍,引子从齐河县潘店乡洪张村写起,我父亲听完说:“我要的就是它,你就这样写吧。”由于我的工作的特殊性,我当时已经感知到我父亲将不久于人世,我要在他去世之前写完这部书,让他老人家清楚地知道我写了些什么,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写作,刚一落笔,我父亲就去世了。
老人家去世后,我把书稿传给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组织部有关领导看完后推荐给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在我父亲去世一周年之前公开出版发行了这本书,是对我父亲在天之灵的慰籍。如今,《把功勋写在大地上——全国劳模张国忠的传奇人生》也在我父亲张国忠劳模去世三周年、诞辰一百周年之前出版了,我父亲的在天之灵应该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我父亲在他73年的村书记战斗的历程里,包括他担任村支部书记之前,用他辛勤的汗水为自己铸造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党和国家、宣传机构,众多新闻工作者,也为他老人家打造了一座又一座丰碑,这些丰碑无论是戏剧的、影视的还是文学的,都是一面镜子,而且,这些丰碑也相互为镜,折射出了立体的张国忠精神。通过这些镜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张国精神的左面,也可以看到他的右面,不仅可以看到他的前面,也可以看到他的背面,不仅可以看到他的顶面,也可以看到他的底面,看到一个真实的张国忠精神。今天我也在这儿表个态,作为张国忠劳模的家人和亲属,我们一定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引下,积极宣传张国忠精神,弘扬张国忠精神,践行张国忠精神,在传承张国忠精神上充当急先锋。
最后还有一个小话题也与这本书有关,王老师在后记里提到想不起臧克家与小杨屯的具体关系,我来回答一下,小杨屯村有个村民叫张泮庆,张泮庆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曾告诉我,他是臧克家的学生,深受臧克家喜爱,而且还写纸条介绍他去认识他之前的学生。臧克家与小杨屯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我的发言到此为止。
谢谢!

发言人简介: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海外发展部副总经理、北京青云言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张金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