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朱海燕
二哥返乡
二哥出院刚一天,他就返乡
给省城一百多平米的房子泼一瓢冰水
他怕故乡绿叶的窝笋想他
又怕渴了墙角的几枝梨花
还有,几棵已经怀胎的蚕豆
夜夜托梦,蜇疼他的病床
他的心,像春雨,也像阳光
苦恋养大童年与少年的地方
我不同意他返乡,劝他在省城多休息几日
女儿围在身边,一道健康的长城
让人把心悬在轻风白云之上
他不听,每一缕思维都是直发故乡的船
交出触碰乡愁的澎湃激情
拔节的青麦里,有他的血
种地的锄头,挖出日子泥土的香
把一片春,拴在村庄空寂的头上
我因没和他一道返乡
说我的乡愁,被城市驯化成无知
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

墓碑,我不敢面对(三)
一个生命的结束,对个人、对单位
都开启了一个悲剧
我不想用红色、金色,或者绿色、深玫瑰色
把它说成高于青天的壮举
以往,语言总是高举着耙子
得意地宣布这一发现,是伟大的奇迹
可是,他的父亲、母亲,却把火红的未来搁置
生活,因失去儿子而被痛苦遏制
我与死者,亲如兄弟
一种目标的东西,把我们融为一体
声音与汗水日夜混杂一起
我不嫉妒他的伟大与无畏
不嫉妒那些鲜亮的荣誉
我只想对他高喊:为了父母晚年的旷野
为了儿子未来明亮的天空
你不必要那些殊荣
虽放大了自我,家庭与亲人
失去了事物中最好的渴望,最好的份额
事业,需要长期在席,需要永恒收益
所有生命,都不应被事故的死亡撞碎
即便在最大的黑暗中
这都是生命的责任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是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新闻出版界领军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联系的高级专家。八次获中国新闻奖,九十多次获省部级新闻一、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各类作品集四十部,总字数2000万字。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