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这次出来几个月时间了。最近我无意翻看手机的时候,我发现通话记录除了那些没有备注的陌生号码以外,基本很少熟悉的电话找到我,我自己是所有陌生的电话一律都不接,现在的我除了每月给妈妈几通电话,我没有主动拨过任何人的号码。微信里,再热闹的聊天群基本都不会去看了,更极少发言,而联系人列表里只剩几条孤零零的名字。我意识到,自己与过去的生活越走越远,像一粒尘埃,悄然飘离原来的轨道。有人可能会说我变了,说我没人情味,冷漠无情,成了怪人、成了异类。我并不在乎这些评判。我听不到他们的议论,看不到他们的目光。别人眼中的我,是他们的想象,不是我的真相。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是谁,我想过怎样的生活,这才是我心底的锚。
其实这种疏离,不是突如其来的决定,而是时间慢慢熬出的答案,是三观不同所导致。过去,我总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被否定,渴望被他人认可。村里的圈子像一张网,裹着陈旧的规矩:要合群,要懂人情,要低头顺从,要立场一致,不然就是格格不入。这几年我试过融入,试过让自己回到曾经的圆滑,可每一次妥协,都像在心上扎一针。那些所谓的人情,往往是互相利用和相互算计;那些所谓的规矩,不过是压人的框框让谁有权谁就是人上人罢了。我问自己:这样为别人活,值得吗?答案越来越清楚:不值得。于是,我开始断舍离,割舍旧关系,扔掉旧观念,只想让自己干干净净,去找回那个真实的我。
断舍离的代价,是安静得让人心慌。电话基本不接,消息也简单回复,过去的热闹像一场戏,散场后只剩空荡荡的舞台。刚开始,我也会不安,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绝情。夜深人静时,孤独像冷风,钻进骨头里。我问自己:这样抛下一切,真的对吗?可渐渐地,我发现,安静是礼物,不是惩罚。它让我听见自己的心跳,看清自己的渴望。那些填满生活的喧嚣,其实只是逃避空虚的借口。真正的踏实,是一个人也能站稳,是心里有光,哪怕周围是黑夜。
有人说,我变得冷漠,丢了人情味。我不认同。人情味,不是讨好别人,不是被旧关系拖着走。真正的温暖,是对自己诚实,是活得有底气。我不想再为了合群而伪装,不想再为了面子而违心。过去,村里教我要随大流,要把自己的棱角磨平,可那些棱角,才是我之所以是我。现在,我学会了拒绝,学会了为自己留一片天。这不是冷漠,是选择,是对自己的尊重。别人的评价,改变不了我的路。我不需要讨好所有人,只需要对得起自己。
这几年以来,我像一张白纸,一直在重新学着画人生,特别是近段时间出来海外生活后更加的明显,没有了旧圈子的拉扯,我开始试着摸索新的可能。我读陌生的书,听陌生的语言,走进陌生的街,哪怕磕磕绊绊,也觉得活着。少了别人的目光,我发现世界很大,大到可以装下无数个我。我可以是任何人,可以过任何一种日子,只要它让我觉得真。断舍离,不是扔掉感情,是扔掉包袱。它让我从被动的跟风者,变成了主动的决定者。我选择安静,选择自由,选择做自己,哪怕别人觉得我怪。
说真的,能这样活的人不多。村里的生活像一口老井,水面平静,底下却是死气。多少人被习惯绑住,被规矩困住,明知不甘,却不敢迈步。他们怕孤单,怕被说闲话,怕路太黑。可我走出来了,不是因为我比谁强,而是因为我不想再骗自己。断舍离的勇气,不是天生的,是逼出来的,是在无数次失望和挣扎里磨出来的。我不求别人懂我,也不求世界给我掌声。我只求每个清晨醒来,能抬头看天,觉得自己没白活。
有人觉得,我这样太狠,抛下过去,抛下人情。可我想说,留在那个让人喘不过气的圈子里,违心讨好别人,换来的又是什么?是假笑的和平,还是心底的空洞?村里的老观念,教我们要牺牲自己去换别人点头,可真正的活法,是先让自己站直。我给妈妈打电话,因为她是我的根,是我心里的暖。但其他的关系,如果只是累赘,我宁愿放手。断舍离,不是无情,是给心腾地方,去装下我想追的梦。
现在的我,像一棵刚移栽的树,根还没扎深,风吹过来会晃。可我不怕。未来是怎样,我不知道。也许会有更深的孤单,更大的坎。但我知道,我在走自己的路。这条路不一定平坦,但它是我选的,是我用一颗真心铺的。别人的闲话,拦不住我的步;过去的影子,挡不了我的光。我不求被记住,只求在每个夜晚入睡前,能对自己说:今天,我没辜负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