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清明
一个大学生独自走成昆
王民立
成都师范学院陈姓同学是铁道兵的第四代,对中国的铁路着了迷。他和他的高中同学们从高中开始就自费去了很多铁路考察,主要是搜寻铁路历史文物。每次外出都给我发来照片,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问问我。

2025年清明放假,今天,2025年4月6日,他坐火车到了攀枝花,到了小鲊石隧道。
小鲊石隧道在三堆子—金江之间,是从成都到攀枝花的最后一座隧道,现在还在使用,还有公益小慢车运营。
他发现隧道口上方有三根柱子,上面写了字,太远看不清楚,于是他爬了上去,摔了一跤,终于看清楚了。
这是9:20拍的照片,分别是: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为人民服务

要斗私批修

小鲊石隧道风采依旧。
9:35他已经爬上公路,上了公交车,给我发来照片。
他准备到攀枝花南站坐火车回成都。一方面我担心他的安全,嘱咐要注意安全,一方面我也被他感动。
2025年的春节,全国人民都被宁夏固原二中16小时往返步行54公里去烈士陵园祭奠感动,此时此刻我也为这位大学生感动!

陈同学在德昌西下车,坐朋友车去西昌,路过黄水塘车站时稍作停留看了一眼,同期修建的成昆线跨线桥,非常像埃岱区间“板凳桥”的形制,可惜桥上的“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已经被破坏了,只能模糊辨认。
桥上的标语也是历史文物,为什么要做涂抹掉呢?破坏、毁损历史文物都是违反《文物保护法》的犯罪行为,希望各地文旅部门、公检法部门都能够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由此想到了昨天,我无意中翻到了2020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入围纪录片《穿山甲》,微博上可以看到。
这是2019年5月,央视准备拍摄国庆献礼片《我们的征程》之第四集《大基建》我和摄制组一起走成昆,去寻找活着的英雄。

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创造了历史?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这段话,是当时记者采访时我的回答。

第一幅
四川德昌县沙坝村这位村民魏*英1964年出生,她和村民讲述了铁道兵两次修建《爱民桥》的经过,以及后来被拆掉的经过。
然后她领着我走在新的铁索桥上去看对岸《爱民桥》剩下的桥台。
她边走边介绍说:历史上安宁河没有桥,村民们都是摆渡过河,经常翻船。铁十师47团来修铁路,为村民修了第一座爱民桥,比较窄,只能一人通过,而且桥面是半原木的,凹凸不平。1970年47团要离开这里了,当地政府要求铁道兵再修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台的铁索桥。于是47团在移防前重修了一座新的“爱民桥”,这座桥的桥门顶端有三个大字“爱民桥”。桥间距增宽了有1.5米宽,桥面也平坦了。

第二幅,我爬上了高高的桥台,高大的桥门上的浮雕特别漂亮。一边写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一边写着“毛主席万岁”,顶端的横幅是“爱民桥”。
桥台很高,我当时已经69岁,自己爬上去,感到很高兴,自己表扬自己“我是个老英雄”,五年后回头看,当时我一点儿也不老。
桥门更加高,我的头顶只能到下面三个字。如果没有足够的高度,铁索是拉不起来那么远的。
2024年5月我和攀枝花志愿者们再次去看时,发现刚刚被当地推倒埋了!找到负责推倒埋掉的施工方领导了解了情况。
他介绍,起初他们想砸烂,但是这座桥门铁道兵用了很多钢筋混凝土,根本砸不烂,只好把地基挖开,想从中间砸烂推倒,也砸不烂,只好整体推倒。这座桥门从顶端到桥基础一共有20米高,大约20吨重。

第三幅村民魏*英和负责拆桥的前任村长合影。这位村长当着央视记者的面承诺这个桥门不会再拆了,留做革命文物。万万没有想到五年之后还是拆了!
幸亏做了一个纪录片,还参加了国际纪录片节,不然有人还不相信这段历史,纪录片太重要了。
我们从德昌县到了攀枝花,某博物馆答应我们会设法把埋在地下的桥门桥台桥基础整体挖出来保护起来,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音信。
中国普通老百姓为了寻找、保护文物,自费做了很多工作,为他们感到骄傲。一些地方为了争取到很多经费宁愿埋了真文物去修假文物,(因为修复旧文物上级拨款少,修建新文物上级拨款多)为他们感到汗颜!
也希望将来上级拨款时应该加大修复旧文物的权重,减少修建新文物的权重。
槛外人 2025-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