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几年前的我对于“三标课堂”的理念知之甚少,因此在课堂上也无从落实。那时,我只觉得“对子互教,小组互帮”的模式挺好,也会在课堂上运用,但只能说是“形似”而已。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困惑萦绕不去,那就是“三标课堂”的精髓和灵魂究竟是什么?
感恩命运的安排,让我有机会负责读书群的管理,更要感谢边国玺校长和宋文静副校长的信任,以及孟国泰教授的认可与鼓励。这些机会让我得以深入接触并探索“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之“三标课堂”的奥秘。越走近,我越发现它的神奇;越深入,我越领略到它的魅力。长久以来的困惑终于得以解开,答案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
我终于明白了“三标课堂”的灵魂和精髓所在——
“三标课堂”的价值观: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
“三标课堂”的自主观:靠墙墙会倒,靠娘娘会老;唯有靠自己,方能万事成。真正的教育是自教自育,真正的教学是自教自学,真正的管理是自管自理,真正的评价是自评自价。
“三标课堂”的课堂观: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学生成为主角,学习成为快乐,高分成为自然结果。
“三标课堂”的教学观:以生为本,让生自主,向生学习,为生服务。
“三标课堂”的学习观: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想过,才算初学过;做过教过,才算真正学过。
“三标课堂”的流程:从个体出发,个体不会则对子帮,对子不会则小组帮,小组不会则全班帮,全班不会则老师帮。
正所谓,内在拥有决定外在呈现。因为内在与“三标课堂”核心理念同频共振,所以外在体现在课堂上就有了“神似”的神韵。
把学生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课堂,把自己还给自己,各自守好自己的阵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以前,我总会担忧,如果我不讲而让小老师讲,会浪费时间,影响进度。但自从这学期开始,我的课堂基本都按照“三标课堂”的核心理念展开。一切以学生为本,学生充分挖掘、利用自身资源、对子资源、小组资源、班级资源以及老师资源,玩转课堂。
课堂上,小老师们或思考、或辩论、或聆听、或询问,共同谱写出一首优美的课堂乐章,滋养着每一个人。半学期结束,事实证明我的进度一点没落下,甚至还不算慢的。之前的忧虑彻底打消了。
今天下午的习题课上,小老师们自己做练习题,做完后统一对答案,接着自己纠错。遇到共性的难点,大家就以小组形式共同解决。原计划五分钟结束,可十分钟过去了,大家还在激烈讨论。有的组内解决不了,就跑到其他组询问。换作以前,我可能会打断他们,直接给出答案。但今天,我选择静静地等待,直到他们全部击掌坐下,我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临近下课,我顺便做了一个调查,让小老师们如实反映本学期全面启用“三标课堂”教学理念以来的真实想法。以下是一部分:
徐炜杰小老师说:“三标课堂这样的上课方式对我来说有很大帮助。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就像赵寅江同学,从什么也不会到现在可以进行翻译了!所以我认为三标课堂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左雨佳小老师说:“我认为这样的上课方式比较好。三标课堂是从个体出发的,锻炼了我们的自主能力。自从我们用了三标课堂后,我的翻译能力更强了。它让我具体知道哪些不会,然后通过对子教学让我更加优秀!”
王天娇小老师说:“三标课堂让我思维活跃。在对子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思考、互帮互助,气氛很好。以前老师直接传授知识时我们容易走神学习效果不高。三标课堂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注意力也提升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
李鑫蕾小老师说:自从实施“三标课堂”后,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翻译能力也增强了。对子也会在自主讨论时积极询问自己不会的问题。与之前相比课堂效率明显提升!“自己就是小老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参与调查的同学共有35人,只有1人表示以前的教学方式好,其余34人都从不同角度反馈了“三标课堂”的优势!
“三标课堂”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教育的田野让教育的花朵更加绚烂多彩。
作者:薛美丽(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大先生)
青力点评
实达大先生薛美丽的文章深情地回顾了她对“三标课堂”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深入实践的心路历程。她对于“三标课堂”精髓的把握颇为到位,体现了深刻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学生反馈,薛老师生动展现了“三标课堂”的优势,以及“三标课堂”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显著成效。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教育热情与思考深度的佳作。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