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海燕
安徽名人馆
二千多年的时空
捏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
走在其中,与老庄、包拯、胡适们亲切交谈
自己觉得像个真正的皖人
像一种参股,享受皖山皖水的风水
不是在梦中,而在同一条路上
走出名人馆,看了看身后
一路苍白,让我突然醒了
千万别冒充安徽这星群般的名人
那样会亵渎了自己的故乡

在西去列车上
在西去列车上
看见时光远处的蚌埠
七步街鱼蚌腥味的呼吸
路过商丘,历史的手,抓来几千年的古镇
骨瘦如柴,体温忽高忽低
那时的郑州,一个过路店,撑着三口油条锅
喂养着朝代春秋
是铁路,这个延长的子宫
将它们孕育为城市
一个枢纽,吃胖郑州,高过开封
将省会的帽子,戴上额头

/河南 省会城市 郑州/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是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新闻出版界领军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联系的高级专家。八次获中国新闻奖,九十多次获省部级新闻一、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各类作品集四十部,总字数2000万字。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