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八里河》
——“当代上甘岭”战地行
○戴汝强
天保口岸的晨雾还未散尽。我,一位军旅征尘染白头的老兵,战后四十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走进当年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铜制弹壳的锁链在晨光中闪烁。我俯身拾起这枚褪色的战争信物,指尖划过凹凸的弹痕,南疆的春风裹挟着木棉花絮,将八里河东山的记忆铺展成绵长的画卷。
昨夜无眠。月光在窗棂上织就的银纱,竟与1984年7月野战帐篷外的伪装网如出一辙。四十一年了,那些凝固在堑壕里的呼吸声依然会在某个黎明叩响记忆的门环。此刻握着这枚弹壳,仿佛又看见朱国义站在13号高地的晨光里,他敬礼时扬起的下巴还沾着红土,河南口音裹着硝烟味:"参谋长,等打完仗俺想回家种葡萄。"那截被他别在子弹袋上的葡萄藤,终究没能等到抽芽的春天。
盘山公路的转弯处,老式电话线在风中轻吟。我触电般停住脚步——这细若游丝的金属颤音,分明是刘正彬副连长在A1据点前最后的低语。那夜浸透汗水的耳机里,他的声音像春蚕啃食桑叶般细微:"七米...八米..."每一粒数字都裹着死神呼出的寒气。黎明前最后一次通话,他突然说:"老家寄来的腌辣椒,给弟兄们留了一坛。次日朝阳升起时,那坛未启封的辣味永远封存在了焦土里。
边民互市的喧闹声中,几个苗族汉子正用竹篓搬运光缆。这场景让我的视线突然模糊——四十年前,穿行在1175.4高地至-22号高地之间执行任务和实施保障的团通信连张忠佰带的架线排,无论白天黑夜随时要抢修线路。因通往前沿的通道,全是顺着石坎石缝走,两边还有地雷,又是原始森林,敌炮击时落下的炮弹把石头炸飞了,落在树上的炮弹杀伤面积增加很多倍。在弹雨中接续的电话线,如今已化作光纤在云端流淌。当年需要豁出性命维护的"神经脉络",此刻正托起边贸往来的数据洪流。
界河边新修的栈道旁,壮家阿嫂支起汤锅,蒸汽里浮沉想起了战后勤保障的五连官兵,三连司务长曹贵华带的炊事班,每天向前沿着崎岖山道,肩扛背驼着战场补给,运送干粮,热水饭菜…循着通往前沿的通道,顺着石坎石缝徒走,两边还有地雷,攀援爬石的身影,在大山深处踩出的"生命通道",如今铺成了刻着防滑纹的石阶。游客们嬉笑着走过挂满许愿牌的铁丝网遗址,却不知当年前线官兵,后勤人员怀里保温桶的温度,是用多少道被荆棘划破的伤口焐热的。
暮色漫过八十年代上甘岭主峰,繁星点缀着灿烂的夜空。星光里忽然浮现出更多年轻的面孔:朱国义口袋里没写完的家书,曾晚晓祥眼镜片上永远擦不净的雾气,副班长李双全(一等功臣)上衣口袋里鲜血染红的党费证,张忠佰被电话线勒出深痕的肩膀... …我数着花岗岩上的名字,山风突然卷来浓烈的木棉香。抬头望去,满树猩红的花盏正在燃烧,恰似当年阵地上不曾熄灭的生命之火。我轻柔地拂摸着丰碑,扶着昏花的镜框。搜寻着35107部队的字样,英烈们的血痕,一遍又一遍。不知是岁月的洗刷,还是后来者们的失意。
八里河东山防御战,九十一团共歼敌 333 名(含 100 迫击炮
连在者阴山歼敌 99 名)、伤敌 210 多名,摧毁敌军工事 90多处,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涌现出岩水、普飞侠、王崇云等一批功臣模范,不少单位和个人立功受奖。
1984 年 91 团的作战,是该团历史上参加的最后一场战斗。
啊!原来这是一座还需要续写的战地丰碑!!同往的一位老兵,提醒我,后天25号,原部队一班子老兵和当年的战友们,就要再此重树丰碑。为英烈找迴北邙故地,为英雄部队重写战场的风采。
啊!英烈们,四十年来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历史不会忘记你们,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下山的卡车载着越南火龙果与中国太阳能板交错而过,国门小学的童谣乘着晚风飘上山梁:"木棉树下好乘凉,英雄魂守咱边疆..."当年我们用鲜血浇筑的国境线,此刻正被和平的晨露温柔滋养。抚摸迷彩界碑上新漆的"中国"二字,忽然懂得这抹红为何永不褪色——那是二十二位战友的青春,是八里河不眠的星辰,是深嵌在祖国南疆的忠诚基因。
山脚下,最后一朵木棉轻轻落在弹壳上。我对着群山举起这枚时光的印章,向着所有沉睡在此的、行走在远方的战友们敬礼。星河渐亮处,1984年的月光与2025年的霓虹,正共同照亮这条用生命与信仰浇筑的边关大道。
八里河立碑不朽传承
老山魂铸史永恒铭记
2025 年3月25日下午,距离1984年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已过去41 年,原步兵第91团的老英雄们初心不改,当年的原团领导班子成员与部分营长、连长如期而至。红布覆盖的纪念碑已矗立在战场原址,年近八旬的团长韩应学,政委张定全为该碑揭幕,原政治处主任戴汝强主持仪式,英雄们神情庄重,满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对步兵第91团牺牲的22位战友的深切缅怀。他们重游老山圣地,在曼棍将军洞,这里曾是指挥作战的关键场所,在神炮公园,火炮静静伫立,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战绩。他们希望通过这次重游与立碑,将老山精神传承后人,让这份无畏与担当,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麻栗坡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天保镇政府领导到现场祝贺!
《木棉祭·边关行》
——乙未清明战友会记事
(一)丰碑立
乙未清明际,耆英聚边陲。
四十载未竟事,三日竟功成。
昔洒青春血,今树祭祀庭。
"上甘岭"畔觅宝地,阴阳难测此间灵。
碑身含天机,匠心越群英。
廿二忠魂归故里,鱼水情牵蚌谷乡。
(二)群英谱
张公运帷幄,蒋子夜挑灯。
陈郎驻麻栗,笔底起风云。
解甲精英众,勠力铸峥嵘。
四日功成堪慰藉,耄耋何计旧纷争。
(三)任重吟
陵园碑待正,战史待廓清。
番号虽更改,青简不可轻。
愚叟趋八秩,犹怀赤子情。
携妻辗转三千里,惟愿:
"征途平健子孙贤,德义新曲代代鸣"
(四)岁月叹
木棉花开41度,当年骁勇尽白头。
幸存相对浑无语,逝者已矣生者忧。
明日天涯各西东,未竟之事谁与谋?
边关冷月照残戟,夜夜心魂绕畴丘。
战友戴汝強晚筆
(认证编辑:褚化冰-阳光柔剑)
(战地图片由戴汝强提供;视频由蒋庆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