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节与法治阳光照进乡土文化
作者:纪毓孟 笔名:春帆
晨光熹微,我踏上了前往即墨区通济街道的路途。今天,我受邀拜访一位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躬身实践的前行者——原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记者、青岛老字号红帆影视公司董事长制片人、青岛市文旅演艺促进会副会长、青岛影视制作人协会副会长蒋立勇先生。我们围坐一起,深入探讨如何在岛城打造“乡村振兴音乐节”,以及如何让青少年普法公益短片“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光芒照耀乡野,为乡村振兴、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在蒋总充满文化气息的办公室里,我们畅谈传统文化与新兴事物的交融,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窗外,绿油的麦田与整齐的光伏板阵列交相辉映,传统农事节气与现代科技在此达成奇妙和解,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蒋立勇先生目光深邃,他指着那些正在直播卖农货的年轻人,话语中充满激情:“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要让古老土地焕发青春活力,要让传统与现代共舞,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
随着讨论的深入,音乐节的策划案在投影幕布上徐徐铺展:无人机方阵将组成流动的五线谱,在空中翩翩起舞;麦秸秆编织的舞台与古朴的夯土墙相映成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非遗柳腔那悠扬的唱腔与充满活力的电子音乐在月光下交融,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种将乡土文脉植入现代节庆的创意,恰似春分时节的细雨,既滋润着土地的根系,又催发着创新的花芽,让人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无限遐想。
青少年普法短片的分镜头脚本在会议桌上静静展开,画面里,身着校服的少年在法治长廊驻足,《民法典》条文化作翩跹的蝴蝶,在他身边飞舞。蒋立勇先生特别强调要加入“田间法庭”的真实案例:当老农用布满沟壑的手在调解书上郑重地按下手印,法治的阳光便真正照进了阡陌交通,照进了百姓的心田。这将是现代乡村法治教育的生动写照——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温暖光芒,守护着乡间的和谐与安宁。
蒋立勇先生指着墙上泛黄的海报,那些记录着乡土变迁的影像,如同时光的琥珀,封存着过去的记忆,也蕴藏着未来的希望。“这些影像,既是时光的琥珀,也是未来的种子,”他声音坚定,“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注入,更是文化基因的激活与创新表达。我们要让乡村的文化活起来,让乡村的故事传出去。” 这场景让人想起《诗经》里的“坎坎伐檀兮”,千年前的劳作号子,正在新时代谱写出乡村振兴的交响诗篇,激昂而充满希望。
归途经过的村口,新栽的樱花树娇艳欲滴,与历经沧桑的古槐相映成趣。乡村振兴的图景,不正是这般古老根系与新绿枝条的共生共荣?当音乐节的鼓点在希望的田野上擂响,当法治的阳光穿透乡野的晨雾,我们终将见证,那片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土地,正在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田园牧歌,那旋律中,有传承,有创新,有希望,更有力量!
这力量,源于对脚下土地的深沉热爱,源于对乡村未来的美好憧憬,更源于每一位为之奋斗者的辛勤汗水。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奏响这曲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让音乐与法治的光芒,照亮乡土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纪毓孟,退役军人,愛好文学。青岛荣军联盟成员 青岛老兵之家理事会副理事长 青岛影视群演工会副会长 青岛电视台群众艺术联盟成员 青岛退役军人企业促进会成员 城阳作家协会会员 青岛老兵公益协会会长 青岛电视台城阳区艺术总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