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
——悼念文友赵军老师
吴熙禄
为了送文友赵军老师最后一程,4月10日我从钢城乘公交到莱城,由修亮陪同,转车到达和庄镇和庄村。下车后,赵老师生前密友姜来儒先生接站,我们怀着肃穆的心情来到赵军老师的故居门前。
抬头一看,我在网上发的悼念赵军老师的挽联,以对联的形式贴在了院门两侧的门框上:淄水清流 碧波荡漾溢文采;原山红叶 层林尽染照君容。我不知道联句用字是否规范,然就文友的生平讲,以和庄山水意象赵军老师的文采和人品,是我的直觉感受。况且末尾“照君”谐音“赵军”,措辞中隐现自己的哀思。
地灵人杰,在风光秀丽的原山脚下,淄、汶源头,优秀传统和红色文化的熏陶,加上个人天赋和努力,出现赵军这样的地方文化旗手理所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自然不光供人的衣食,也陶冶人的性情。赵军老师的微信名“沿河看杨柳”,洞见心境,呈现的是醉心故乡山水的画面!
和庄镇是赵军老师的故乡和创作基地。乡土的古往今来,人文地理,成就了他笔下、镜头中的锦绣篇章。美篇里,淄水碧波,神怡城乡过客;原山红叶,养眼四方游人;应他之约,年年友人如期而至。在他的引领下,或爽目清流,或醉心红叶,分享的不仅是原山淄水的美景,更有赵军老师的古道热肠!
春有百花,秋有红叶。可以想见,年复一年、季复一季陪伴招待客人,加上图文制作,赵军老师够累的!然为了尽地主之谊,弘家乡之名,作为振兴乡村文化的领军人,他心甘情愿!看上去,赵军老师相貌明显老于年龄,这与他的过于操劳有很大关系。和庄山水,渗透着他的心血。

我与赵军老师相逢于莱芜文坛,共事于“吴伯箫研究会”。心有灵犀,五年来微信交流不断,或转发共同关注的新闻,或分享各自的作品,当然更多的是天天问候!在这当中,赵军老师发挥善于制作“美篇”的长处,为我的习作插上了翅膀,使我能与天南地北的有缘读者,神交于心灵家园。如果说我的三本书《大明清官吴来朝》《古槐幽梦》《天光云影》有点知名度的话,赵军老师与吴研会同仁及其他友人的助推,功不可没!一篇篇评论,推心置腹,鼓励有加!
本以为友情天长地久,没想到最后一次交流,他的问候定格在新春2月20日6点56分……当时蒙在鼓里的我,连续发了半月的问候,结果都是“单程票”!发现不对了。经打听,方知赵军老师病重住院已二十多天,准确地说是在弥留之际!
挂牵文友,到医院探访,然被挡在重症监控室以外,我只好嘱咐其家人,待赵军老师转入普通病房后务必告诉一声,以期文友会面。几番电话问讯,没成想等到的却是噩耗!4月9日晚上看到姜来儒先生发的赵军老师逝世的讣告,顿时悲从心来,家人也陪着难过。情不能已,于是写了开头提到的那副挽联。

回想几年前,我们相约来原山赏红叶,赵军老师一路相陪。返回时,文友挥手“欢迎再来”的情景,历历在目。没想到,“再来”,已是阴阳两隔!
我对赵军老师的感情自然是源于志同道合,但更多的是感动于他的乡土情怀,多少年来他为和庄镇的文化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方面可以说,他是和庄镇不可替代的人物。包括我,好多人是先知“赵军”,后知“和庄镇”!一方人,名一方水土!
据姜来儒先生介绍,“赵军老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学高级教师,莱芜区教育界理化学科带头人,莱芜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莱芜区摄影协会理事,山东家谱协会会员,莱芜区楹联协会会员,和庄镇乡村文化振兴助理。在当地各界人士的眼里,赵军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理化教学领军人物,更是一位才华横溢杰出的学士,德艺双全的乡贤,地方名流,社会活动家。”
“他搜集并主编了《和庄镇民间故事集》,并把和庄镇31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人文历史,特色特产等一一赋于‘美篇’。对于发掘、弘扬上佛羊,车辐南峪,横顶及有关乡村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忠孝等文化,赵军老师均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以热情的笔墨,多彩的镜头,记录了本地优秀文化遗产,当代风土人情。”
请看赵军老师的《车辐南峪赋》:“车辐南峪,将军之乡;毛氏家族,忠烈满堂……东赏红色故园,不忘初心;西观红瓦白墙,谱写新篇……举生态扶贫大旗,制蓝图构建良方……绿树青草,保持生态根永固;流泉奇石,天然胜迹美名扬!”
名村驾语言方阵,铿锵走来;妙句展抑扬顿挫,钩织新篇!用姜来儒先生的话说,“在他的笔下,篇篇文字仿佛有了生命,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温度。他热爱旅行,用镜头捕捉着世界的美好。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界的探索。”赵军老师为宣传家乡振兴呕心沥血,可谓之功德圆满!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赵军老师在年富力强的年龄骤然辞世,虽说不幸,但能在最出彩的年龄段定格,留给世界一个饱满的形象,不失为成功的人生篇章!“文化孺子牛”的形象将永驻原山,倒影淄水。人生厚度、宽度足码,一生值了!作为和庄镇的一个文化符号,赵军老师在和庄镇乃至莱芜区当代文化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文友出彩,我等有光。能与文化界楷模赵军老师结交,是我的荣幸!棋山瞭海石旁的合影,原山红叶下的相伴,足慰平生。
……
灵堂吊唁完毕,姜来儒先生送行,代赵家尽地主之宜。热情有加,只是再也见不到赵军老师的身影!仰望原山,俯视淄水,杨柳依依,思绪绵绵……
“沿河看杨柳”,杨柳不死,赵军老师永生!
2025年4月12日于汶河社区

作者简介:
吴熙禄,网名“棋山风景”。1947年12月生。退伍军人,大专文凭。山东省职工教育优秀教师。籍贯济南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职教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文科教师。曾在报刊、网络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出版内部读物《汶水流情》《雁过留声》《玉壶冰心》《荣河纪行》《门槛记》《荣河遗爱》等。正式出版历史小说《大明清官吴来朝》《古槐幽梦》《天光云影》。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