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梅菉圩日
{现代诗}
作者:林奇
{吴川市编制内文化工作者}
吴川的特色与繁荣在城区梅菉体现
古往今来梅菉圩的圩日“二、五、八”
古老的梅城古老的圩期吉日
约定俗成,每个农历月份逢日期末位数
“二、五、八”是圩日
一个月九个圩日
都是展演:农、副、渔、工、商等行业市场经济与社会增长
趁圩往市,圩期圩日的盛行尤在农村的生产队时代、合作社时期
在改革开放之初特盛特旺也
在高速发展的当下,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是大圩日
孩童的往事,圩日就是食饭吃肉之日子
孩童们天天盼望圩日
凡逢圩日,农孩们在当天晚饭时
个个捧着大囗碗,拿着筷子挑着碗中的白米饭、鲜美鱼虾、猪肉
拣着青菜、瓜块、豆芽、豆腐片……
比试、比划地吃起来
一排排高高矮矮的脏乎乎的农孩们
蹲在或坐在土墙边、屋檐下大吃起来
有的夹住白肥猪肉,叫吃“白大肥板肉”啰
有的夹住红烧猪肉,叫吃“红皮大肉”啰
有的夹住瘦猪肉块,叫吃“猪肉饼”啰……
有的拿着鸡腿、鸭腿、鹅腿,吃得油流流,满手是油……
农孩们在嘻嘻哈哈之中,又一餐圩晚饭
圩日的欢笑、繁闹、叫卖、叫买
早成历史发展与前进的推动轮
车轮滚滚,圩日文化
早已是梅菉及吴川各圩门的美好与丰润的回忆
梅菉圩日里的丰富、丰盛、繁华、繁荣
从古至今一直是推动吴川乃至粤西发展的浓缩型圩日文化板块
梅菉圩日的内涵与涵义沉淀成古与今
抹不去的民间约定俗成的文化与民俗历史的风景
时代的高科、高速、高进、高发
梅菉的兴盛、兴旺、强势、强劲
梅菉圩日的热烈度与丰盛度永远放光
令人无限回忆与回味……
{特别备注:本平台的特邀诗文双栖作家林奇同志——2025年4月16日下午3:55分在单位办公室完稿;5:15修改、定稿,即向《都市头条》之《新京都文艺》专栏投稿、发表、面世!}
△林奇,2019年5月3日在五一黄金周深入鼎龙湾风景区采风
△林奇,2020年初秋休闲生活照
△林奇,2022年夏天在电话处理公务中
△林奇,2000年夏天出席状元林召棠故里霞街村文化大活动剪影
作者简介
林奇,男,汉族;中共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连续三次作代会代表),湛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连续三届理事);在编在职在岗文化工作者,科室主任,兼多个社团职务。曾被广东省文学讲习所招收为学员;曾是最年轻的县级文代会代表;曾是县(市)级非遗专家组成员;曾兼任刊物副总编(执编)……
上世纪1988年夏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各类文艺作品已在各级、各地的报刊、杂志、平台、媒体、典籍上发表,(至写简介时)已发表文艺作品近1600首(篇、则、幅)。自由诗、散文荣获全国、省、地市、县(市)等档次的奖励数十次……
有作品入选各级典籍和市、县志或市(县)鉴中……
(图文供稿:林奇)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