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编·西夏赋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封建王朝。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逐渐向内地迁徙。唐朝末年,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因平乱有功,被赐李姓,封夏国公,其领地在夏州一带。北宋初年,党项族开始崛起,不断骚扰北宋边境,逐步扩大势力范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史称西夏。
一、西夏建国
西平王(李思恭)、夏国王(李继迁)、夏太宗(李德明)夏景宗(李元昊)、皇后(没藏氏)
党项首领李思恭,平叛黄巢立战功。
僖宗封李节度使,赐予五州地域明。
依附唐朝霸一方,五代又封西平王。
宋王北伐吞五州,孙辈继迁依辽邦。
辽封继迁夏国王,夏王征战夺地方。
河西走廊军威振,兵强马壮大扩张。
大军包围兰州城,击败吐蕃五路兵。
截夺宋军粮数万,切断西域商贸城。
继迁战死长子承,庙号太宗李德明。
气度沉稳有才干,善于权谋求发展。
依辽和宋征吐回,发展经济增国力。
迁都兴州立世子,韬光养晦图帝位。
德明去世元昊承,伐辽侵宋大交兵。
兵锋彪悍扩国土,踌躇满志攻宋军。
元昊威武发兵将,挑战宋廷威风扬。
三川口战败宋军,好水川战夺宋城。
麟府丰战宋军败,定川寨战围宋军。
辽朝兴宗御驾征,河曲之战辽败兵。
治国有方将相和,战略要地驻重兵。
一十三州皆巩固,西夏王朝奇像生。
都建兴庆置景观,镇抚并用外交和。
设置百官称皇帝,筑坛立庙封功臣。
西夏帝国版图扩,旌旗辉耀邻国沉。
东至黄河西玉门,南接箫山北控漠。
西夏辽宋三鼎立,景宗元昊傲气溢。
横暴纵淫生是非,从此朝中血蘸衣。
重臣野利遇乞妻,元昊宠爱当宾妃。
赐死遇乞占其妻,册封没藏皇后立。
太子之妻人貌美,父王元昊纳贵妃。
太子令哥杀气盛,弑父刺喉方解恨。
皇后国舅讹庞谋,杀死太子灭国祚。
拥立一岁子继位,庙号毅宗皇权空。
二、母党专权夏毅宗
(李谅祚)、皇后(梁洛瑶)、夏惠宗(李秉常)
母后没藏掌朝政,舅父弄权压功臣。
国舅小女嫁小皇,太后侄女皇后当。
没藏家族太嚣张,姑姑侄女霸朝纲。
将军漫咩极不满,支持毅宗杀舅宗。
毅宗皇后舅父女,强扭夫妻帝不喜。
毅宗舅父儿之妻,梁氏洛瑶貌秀美。
毅宗洛瑶暗私通,设计杀后正名分。
毅宗杀后娶洛瑶,梁氏害夫嫁谅祚。
没藏皇后刚死去,毅宗立后梁洛瑶。
毅宗亲政用汉人,控制军权大整军。
率军攻破青唐城,降收吐蕃南疆宁。
年仅二十帝驾崩,太子秉常登龙廷。
时年七岁傀儡政,无为一生庙惠宗。
惠宗继位大臣伤,太后洛瑶霸朝纲。
太后胞弟梁乙埋,嫁女秉常皇后当。
排除异已固权力,打击皇族复蕃礼。
穷兵黩武扎宋界,三战宋军宋大败。
软禁惠帝李秉常,孤家寡人惠帝伤。
太后抓权不放手,惠帝无权整朝纲。
皇族亲信结成帮,对抗母党朝事荒。
皇族母党大争斗,宋廷乘机发大兵。
连年战争国事衰,时政匮乏物价溢。
官民怨愤日趋盛,梁氏专政已成灾。
惠帝秉常欲亲政,太后梁氏道分明。
莫思国事抄佛经,表明态度我为君。
国相乙埋重病死,儿子乙逋承父职。
一门二后威势大,皇帝失权朝廷危。
大安十月太后逝,母党失势权力移。
无所作为惠帝愤,驾崩大殿一朝终。
三岁乾顺登金銮,小梁皇后掌朝政。
小梁皇后心毒狠,为掌朝政害夫君。
政治腐败国不宁,北宋乘机发大兵。
屡战屡败太后慌,兵败罪责将相承。
国相乙逋怒不服,梁小太后起杀心。
杀死国相独揽政,灭掉梁门娘家人。
辽朝闻讯派使臣,一壶毒酒送宫中。
梁小太后实无奈,一命呜呼臣欢心。
三、崇仁之治
夏崇宗(李乾顺)、夏仁宗(李仁孝)、小梁皇后
乾顺亲政肃吏治,君权集中官挂衔。
政治制度臻完善,外戚宦官都靠边。
减轻徭赋重农桑,励精图治国富强。
发展经济修水利,汉族文化大加强。
联辽侵宋扩国土,看清形势又联金。
崇宗之治国强盛,政清民和有国风。
大德五年大驾崩,太子仁孝登龙廷。
在位五十三年整,青史留名一明君。
仁孝上位辽已灭,金朝兴起围夏国。
审时度势通金好,独立发展外交和。
重视教育兴科举,尊儒崇道修孔庙。
崇尚科学信喇嘛,光大汉化治国家。
北宋降将王德敬,为报王恩尽忠心。
进献令爱嫁乾顺,崇宗立后当重臣。
仁宗上位太后封,太师敬德握重兵。
平叛夏州萧合达,跃居相位镇边关。
任德敬相野心大,分裂国家手段辣。
姑息养奸终成患,联金杀相救西夏。
设科取士重才德,制订法律立朝规。
禁止奢侈节财源,减免徭役和赋税。
经济繁荣国强盛,西域诸国来朝贡。
对外结盟对内治,旌旗高歌治太平。
重文轻武军力衰,晚期兴兵屡屡败。
在位五十四年整,天佑祥和是明君。
四、政局不稳夏桓宗(李钝祐)、夏襄宗(李安全)、夏神宗(李遵顼)
仁宗驾崩子继承,钝祐登基庙桓宗。
安国保民承父训,附会和宋策略明。
安宁和平况日久,政治腐败官场昏。
官员骄奢淫逸贪,欺压良善国不安。
仁宗之弟李仁友,平叛奸相立大功。
死后儿子李安全,欲承父职当越王。
遭到拒绝心怀恨,私通太后起歹心。
太后支持发政变,安全弑帝自为君。
襄宗安全性暴横,心术险恶昏无能。
破坏联盟侵金宋,欲靠蒙古图中兴。
夏侵金战耗国力,民不聊生军力疲。
蒙古两度侵西夏,都城被围力不及。
和议蒙古赔牛羊,蒙古歇兵暂退军。
成吉思汗率大军,夏军力阻蒙灌城。
夏向金国求援助,金国拒绝怨恨生。
唇亡齿寒金夏斗,三年战争民愤情。
齐王遵顼发政变,安全被废坐牢监。
遵顼杀帝当君王,照画葫芦一样惨。
神宗遵顼癸亥试,状元及第才华丰。
饱读诗书善书画,治国无能是昏君。
上位不辩大形势,联蒙灭金发战争。
不听忠臣良言劝,军力废弛多败惨。
王命太子统大兵,伐金侵宋摆威风。
太子不从父王命,废黜太子囚幽州。
举国上下都厌战,朝议沸腾骂昏君。
无奈之举退了位,次子德旺登龙廷。
遵顼当了太上皇,乾定四年命归阴。
助纣为虐蒙古愤,兴兵灭夏国祸生。
献宗德旺造化浅,力挽覆灭赴国难。
念民之苦罢刀兵,谏纳忠言寻盟兄。
抗蒙和金改国策,为时已晚军乏力。
夏金息战国力尽,病入膏肓国势终
五、西夏灭亡
夏献宗(李德旺)、夏末帝(李睍)、丞相(高良惠)
蒙古大军伐西夏,烧杀抢掠夏败兵。
危难之际发言狠,西夏强硬敌惊恐。
宁可战死失社稷,决不拱手让江山。
献宗德旺好儿男,生不逢时太悲惨。
蒙古铁蹄破甘凉,将士战死殉国伤。
兵败山倒命悬线,愤忧交加疆场亡。
献宗战死侄继承,末帝李睍抗蒙军。
蒙古大军分两路,钳形攻势围都城。
末帝遣将率军抗,大战蒙军捐躯身。
伯父德任守灵州,城破被俘不屈服。
蒙军攻破盐叶城,烧杀抢掠无人性。
白骨遍野赤地蒙,都城被围帝伤心。
西夏军民战蒙军,相持难破中兴城。
成吉思汗大军到,连破三州血染袍。
西夏春寒人马瘦,国家濒危莫展筹。
丞相良惠据力守,疾劳过度死城沟。
末帝灵前哭国相,百姓痛哭失栋梁。
天不助夏大地震,都城瘟疫大流行。
坚持半年城池破,末帝李睍出降表。
君臣被俘发晋谒,半路杀帝西夏灭。
西夏享国二百春,十主有四族弑君。
小小国度人齐心,兴邦治国有明君。
诠释:
1.吐回:指吐蕃族和回鹘族。
2.气度沉稳:气度指一个人的胸怀、格局和修养,包括对人和事的包容、理解宽容程度以及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应对能力和心态。沉稳侧重于描写人的性格行为特点,沉着冷静,做事有分寸,不易冲动和急躁。
3.兴州:指今宁夏银川市,是西夏王朝首都。4.彪悍:原指马的品种,是马匹高大强壮,勇猛刚毅能够承受艰苦和困难,后引申为形容人的气质性格和形为举止,表示勇猛刚毅,气概豪迈,意志坚定不畏困难。
5.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志,心愿得到满足。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绩非常得意和满足。
6.韬光养晦:韬,古时弓或剑的套子,指收藏隐藏;光、光芒,锋芒;养,藏畜;晦,昏暗,不清晰。即隐藏锋芒,暂时退隐以待时机。也指隐藏才能使不外露。
7.讹庞:指没藏皇后兄长没藏讹庞。
8.青唐城:是今日青海西宁市。
9.大安:夏惠宗李秉常年号(1075-1085)。
10.崇仁之治:指夏崇宗李乾顺和夏仁宗李仁孝时代的盛世局面。
11.大德:夏崇宗李乾顺年号(1135-1139)。
12.审时度势:观察时机,估量形势。
13.尊儒崇道:遵循推崇儒家之道。
14.蒙灌城:蒙军放水淹城。
15.唇亡齿寒:亡,失去。失去了嘴唇,牙齿会感到寒冷,比喻互相依存、利害关十分密切。
16.濒危:指人伤病严重,临近死亡,临近灭绝或消失。
17.莫展筹:筹,指计策。莫展,即无法施展,即无法施展自己的计划策略。
【作者简介】
李治民,男,生1944年,家住扶风县城关街道双乐村,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任教期间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曾两次获省级优秀班主任称号。退休后,创办(陕西省戏曲艺术职业学校),为秦腔梨园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曾担任城关街道政协组长,现任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党支部副书记。<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支部演艺团>团长。主要作品有:《扶风县乐稼后村誌》(30万字),《扶风城西系列故事集》,戏曲《利剑出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