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游牛背梁
作者:鲁生琳
秦嶺深处的牛背梁是遐迩闻名的旅游观光城,号称中国天然氧吧,是我久仰的地方。深秋时节女儿一行人陪我去游牛背梁,以了却我的心愿。
我们驱车离开了市区,很快进入了号称亚洲第一的隧道。隧道口标有18000多米的牌子,车行40多分钟出了随道口,迎面而来的便是久已向往的牛背梁。
我开始目不转睛地欣赏牛背梁,由近及远的山峦翠屏环绕,群峰巍巍,形态各异,吸引着我的视线随着山势飘移。犬牙交错的沟壑,森林茂密,藤蔓蔓延,让人感到寂静深沉。
钻进深山里睡了一整夜的太阳,像水洗了一样干净,充满活力,跳上了山顶,驱散了山间的雾气,使牛背梁的山峰清𥇦可见。满山遍野的树木,色彩斑斓,一片片碧绿,一簇簇橘红,一团团金黄,将牛背梁妆扮得五彩缤纷,美丽动人。
山路两旁半山坡的野菊花开得正旺,有的一丛丛黄成一片,有的星星点点散落在绿草丛中,发出了淡淡的清香。
被秋风染红的枫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愈发红彤彤的,突出着自己的存在。身杆高大的白杨树,在微风中叶子哗啦啦的响声,打破了空山中的寂静,增添了牛背梁的生气和活力。
有人说:树上有多片叶子,天上就有多少云彩。从牛背梁山顶跳出来的太阳,一霎那将天上的白云染成了变化万千的彩云,千姿百态的云朵随风在天空飘荡,或浓或淡,或聚或散,不时地变换形态,一派瑰丽景象,壮观得让人惊叹。
深秋的牛背梁,秋意如此浓郁,层层的山峦无边无际,遥不可及。牛背梁的秋景美的让人陶醉。让我用语言表达不出来,只能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太阳已近中天,我们驱车来到“老林蘭居”,一个小小的院落,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文化气息,一个个别致精巧的木雕,任性地展露出倩姿亮影,栩栩如生,逗人喜爱。形状怪异的石头,看似寻常,也是匠心独运。木石搭配的精雕细琢,韵味十足,妙趣横生。一看院子和室内的设计摆设,就会猜出主人的不俗,该是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
主人热情好客,从室内走出来欢迎我们。通过交谈才知道,主人姓杨,本是西安市人,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内做生意,经营过十几个超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却舍弃生意场上的纠结和疲惫,将超市让给别人经营,自己将城市户口换成农村户口,来到牛背梁这个深山老林申请了一块庄基地,盖起了三层小楼,起名“老林蘭居”,接待城里的熟人朋友避暑旅游观光,不图赚钱,吃住之后付适当的住宿费和饭钱。自己就是为了离开喧嚣的城市,享受深山老林里的静谧和快乐。
老杨手脚麻利,烹饪技术娴熟,亲自主厨,一会儿四菜一汤蒸米饭摆上桌面,有荤有素,色香味俱全,我们请他来一起吃,他却端一个大老碗,一碗宽面片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饭,我独自一人坐在清静的院子,面对着一望无垠的山峦,静静的沉思着,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人的活法没有定式,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像老杨这样的人,当别人千方百计往大城市挤的时候,他却将城市户口换成农村户口,选择了深山老林。当别人拼命挣钱,迷恋于金钱万能的时候,他却舍弃了生意,离开了商界,过起了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他只按自己的活法,活得清醒,活得安逸,活得快乐,你能说他不是一个智者。
晴空高远,天色蔚蓝,我在这绚丽与宁静中,看着正在忙活的老杨,沉浸在对人生的思考。听女儿招唤,我们离开了老林蘭居,汽车顺着沿河弯弯曲曲的车道前行,车行几十分钟来到了牛背梁避暑山庄。广袤的草坪上坐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小孩子在绿茸茸的草坪上撒欢打闹,大人们有的忙着煑茶或烧烤,有的品茶聊天,有的低头阅读,有的抢着拍照,要留下眼前的美景,有的则静静的坐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这深山老林里的宁静与和谐。
深秋的风,带着一絲凉意,轻轻地拂过脸庞。为了抢时间,我们驱车来到牛背梁观景台。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天然的巨石上书两行大字“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秦岭羚牛的天然乐园”。另外一个高大的金属标志塔,上书“你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牛背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细思这几行字就知道了秦岭牛背梁在世界上享有的地位。观景台上游人很多,为了拍照留影还得排队,互相谦让。
看天幕,天上的云彩已经由浅蓝变成了灰蓝,即将进入傍晚时分。夕阳晚照的山峦,被晚霞染色,云彩和晚霞投向山顶,天山一色,影影绰绰,像一幅天然的油画。我真想大声高呼,巍巍秦岭,壮哉牛背梁,我为祖国大好河山的辉宏壮丽而骄傲。
2024.11月18日
作者简介:鲁生琳,1935年生,陕西旬邑人。1961年陕西师大毕业留校,任政教系政治经济学助教。后陆续调咸阳市周陵中学、渭城区红旗公社、咸阳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从事教育、基层领导和宣传工作。1984-1992年担任西安市新城区委书记,1993-1996年担任西安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曾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百篇,现已结集出版《春播秋拾》散文集等,作品感情真挚、意蕴深厚、语言隽永,深受读者喜爱。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