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了“小客人”
文/刘贵敏
“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内心善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尤其喜欢小动物,这大概是天性吧。
记得前几年春天,两个孙子一个五六岁,一个三四岁的样子。一个周末我在家择韭菜的时候,发现韭菜叶之间裹挟着一只蜗牛。蜗牛有衬衣纽扣一般大小,浅灰色,上面有淡黄色的斑纹。于是拿给正在玩耍的两个孙子。大孙子淇淇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我兴奋地告诉他:“这是蜗牛,硬硬的壳是蜗牛的房子,蜗牛就住在里面。”两个小孙子用手摸摸蜗牛硬硬的壳,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蜗牛,不住地问:“奶奶,蜗牛什么时候出来呀?”我耐心地告诉他们:“蜗牛的胆子很小,你们不要动它,它会慢慢出来的。”两个小家伙,灵动的眼眸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可是他们的耐心有限,调皮的二宝转着眼珠开始想办法了,不一会儿,眼睛一亮,突然说:“咱们把蜗牛的房子砸了,蜗牛不就出来了吗?”我赶紧制止,说:“蜗牛没有了房子,就会死的,可不能伤害蜗牛呀!”我又开导他们,说:“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他们。”大宝一听,两眼放光,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说:“大黄就是我的朋友!”二宝也跟着自豪地说:“大黄也是我的朋友!”
大黄是小区里的一只流浪狗,春节前儿子一家带着他们的宠物狗回来过年。因为我不喜欢饲养宠物,儿子把狗喂养在车库里。每天下午儿子一家四口都去车库喂狗、遛狗。看到小区的流浪狗,就把狗粮分一份给它。因为它一身黄色的毛,就给它起名叫大黄。大黄吃习惯了,每天下午都在车库门口等着吃饭呢!两个孙子总是你喂一把、我喂一把,和大黄越来越亲近。就是在儿子一家离开许久之后,我下班回来在车库门口常常看到大黄,大黄乐不可支地看着我,眼睛里流露出着期待的目光。我无不遗憾地对它说:“走吧,我没有狗粮喂你呀!”
善待动物,善待生命,即使一个弱小的生命也值得我们敬重。我把蜗牛放进一个空花盆里,让孩子们慢慢观察,慢慢等待蜗牛爬出来。一会儿大宝跑过来问我:“奶奶,蜗牛饿了吃什么?”看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我一时语塞。于是停下手中的活计,打开手机百度搜索引擎,了解到:幼蜗牛多为腐食性,以摄食腐败植物为主;成蜗牛一般以绿色植物为主,食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尤其喜食植物的幼芽和多汁植物,亦食各种废纸、猪粪、植物残渣等。蜗牛有一对长长的触角,那是他的眼睛,眼睛就长在顶端;还有一双非常短小的触角,长在长触角的下方.两个触角都用来探测,就像猫的胡须一样.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略呈通明,色彩不一。没有脚,脖子较长,通过腹部肌肉伸缩前行。他俩听着我的话懵懵懂懂。我告诉他们:“远远地看蜗牛,它一会就出来了。”
过了好大一会,我正在包饺子,二宝激动地跑到厨房,嚷道:“奶奶,奶奶!快去看,蜗牛出来了!” 我和二宝来到阳台,大宝也跟过来。我们悄悄地看着蜗牛。只见它伸长粉红色的脖子,慢慢地爬行着,身后留下一道湿湿的痕迹。俩孩子大气不敢出,唯恐惊动了蜗牛,两只眼睛闪耀着喜悦的光芒。二宝最终还是忍不住,用手指触摸蜗牛软软的身体。蜗牛一下子缩回了壳里。大宝不住地埋怨弟弟,二宝委屈地说:“我就是想摸摸。”
我问他们看到蜗牛的触角了吗?俩孩子异口同声地说:“看到了!看到了!”
中午,儿子儿媳回来了,二宝一打开门就兴冲冲地说:“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原来二宝早把蜗牛当成同类,且当做了朋友。儿子环顾一下,好奇地问:“客人是谁呀?”大宝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是蜗牛!”二宝牵着妈妈的手,来到阳台,看花盆里的蜗牛。孩子们那纯真的笑容,如璀璨的星光,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阳光依旧,时光依然。转眼间两个孙子都已经上小学,可对小动物的喜爱依然如故。每每遇到别人的宠物狗,都忍不住学几声狗叫,和小狗玩耍片刻。 作者简介:刘贵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化名人联谊会会员,邢台市文学学会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邢台市逸夫小学西校区。从教三十余年,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愿用脚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用心去书写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