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妙严殿碑,透视巨鹿宋城
文/刘孟领
2025年4月2日,我们三人有幸在巨鹿县爱华翰墨碑林公园,见到了“巨鹿县三明寺妙严殿碑”,见证了北宋大观二年黄河大水淹城的自然灾害,见证了宋代古城考察研究历程,见证了当代保护巨鹿宋城的有力举措,为解读华北平原城市变迁、古黄河水影响及宋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多维视角,进一步揭示了其历史文化内涵。
妙严殿碑,九百年前在巨鹿县三明寺内矗立。刻工精细、两米高大的石碑,记载了巨鹿县多件重大历史事件。 1919年秋天,当地居民掘井抗旱时意外发现宋城遗址,出土数万件瓷器、铁器及建筑构件,引发国内外文物商的抢购热潮。此景此情,妙严殿碑默默记录下当时的真实情况。 三明寺遗址,在巨鹿县城西南部,建于宋代。它始建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的南龻故城(今夏旧城村处)。垂拱元年(685年),由于老漳河水为患,其县城迁移到东南11里之新城,即现在的新城西南部,三明寺也随之迁来,并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竣工。时隔345年后,于1108年(宋大观二年)的八月初四夜,黄河旧堤决口,整个县城瞬间被埋没地下。大水东下之后,“退淤之地,高余两丈。”当时,三明寺仅剩塔尖和罗汉阁,可见黄河之水多么厉害!
妙严殿,意为以至妙之理,而致事佛之严。巨鹿县城大水淹五年后,才没有了黄河之水;七年后即政和五年(1115年),证悟大师义雨,因曾经受业于三明寺,他从邢台来到巨鹿,又经过六年的辛勤工作,到1121年落成。妙严殿,长24米,宽28米,高21.7米,其规模之宏壮、气象之高爽、轮换之美丽而不溢于华,有敦厚之势而不入于陋。 830多年后,即1953年,三明寺被毁,碑石一度下落不明。事也凑巧,2004年,在县城名相华府小区建设中,工人从废墟中发现了妙严殿碑。经修复后,移至爱华翰墨碑林,至今,楷书阴刻的石碑,文字清晰可辨。它是研究记录巨鹿历史的“活化石”。妙严殿碑文拓片,被纳入巨鹿宋城资料馆展陈,为学者研究宋代的城市变迁、黄河水患提供了直接证据。巨鹿县以妙严殿碑为核心,开发巨鹿“宋城文化”IP,通过考古研学、文物数字化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宋代市井生活风貌。
无论是近几年召开的全国性考古发掘论证大会,还是实地考察发现的文物证实,巨鹿古城确确实实是世界的“东方庞贝”。
从考古发掘看得出来,宋城遗址,呈长方形。县城东西长7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占地38.5万平方,城墙高4米,厚6到10米不等。现今,西侧、西南、正南、东南城墙遗留可见,尤其是西南土城墙,还有长约100米,夯土层仍清晰可见。因年代久远,遗址城垣倒塌,街市变为沃土良田。
从挖掘的宋朝建筑看出,冀南民居建筑富有特色。以中轴线对称的四合院式布局,其平面呈“凹”字形,左右对称,两边出袖,能有效阻挡冬季西北风吹进正房,科学体现了宋代人们对园林和室内外空间的追求;建筑所用的材料多为砖木结构,屋顶多有倾斜,排水良好;民居门楼斗拱,既有木结构、也有砖雕的,增强了艺术感和装饰性;影壁装饰,中间雕成寿星图案,四周雕刻各种细腻的配图,民俗韵味很浓。
从宋代考古文物发现,最有价值的当属印刷木雕。宋代印刷木雕现存世只有三块,其中两块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收藏,另一块在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这块宋代木雕,残长43.1厘米,宽12.5厘米,一端已残缺,四边镶有木框。在雕板上方做的题记一一“此板出巨鹿,是北宋时刻”。《中国印刷》书中说,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最繁荣时期,宋版书之精美也享誉中外。但作为印刷工具的宋代雕版,却凤毛麟角,十分少见,每一次出土都是印刷史上的重大发现。
出土的大量瓷器,证实了磁州窑的繁华兴盛;出土的算盘珠,证实算盘在宋朝就有,而不是以前所说的起源于明代。珠算历史,一下子提前了几百年。
1982年,巨鹿宋城遗址被公布为首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7月至8月份,文物部门再次进行文物考古勘探,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宋代遗存。 2018年召开的全国性"2018巨鹿宋城发现100周年专家学术研讨会",启动了进一步考古勘察工作。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宋城遗址一直在开发挖掘之中,正准备申报“国家大遗址公园”。
可以确信,随着后期挖掘工作的开展,巨鹿宋城必将告诉人们更多的历史事实。巨鹿宋城一定会像古罗马庞贝城一样,以一种悲壮的姿态,勇敢的把自己展现出来,让世人更好的认识它、理解它,为人类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目前,已确定宋代故城遗址109处,包括房址48座、墓葬55座、窑炉5座。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宋代文物,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非常可观。
这才叫——
爱华翰墨碑林声,
妙严殿碑胜景呈。
古郡巨鹿三明寺,
宋代市井近飘盈。
冀南建筑讲科学,
宋版印刷舞世屏。
珠算宋朝在使用,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