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英/文图)在这个信息爆炸、焦虑蔓延的时代,经典晨读会如同一方净土,用两千年前庄子的智慧为现代人筑起一座精神栖居地。
2023 年,对于晨读会的发起人时英来说,是生活、工作状态发生重大变动的一年,在迷茫中,接触到许多的社会团体,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宁夏银川作家郭文斌举办的小课堂里,大家共同学习了国家领导人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这一刻起,她坚定学习、推广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个想法与老子学会的吴献忠老师一碰,便激起了灿烂的火花。


在平顶山炎黄文化研究会老子专委会的支持下,从此,一群志同道合的学友与晨光为伴,每日6:20至7:20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诵《道德经》之深邃,品《庄子》之逍遥,在经典中照见本心、舒展性灵。
晨光里的逍遥之境
晨读会以静心音乐启程,如庄子笔下“天籁之音”般涤荡尘虑。当《逍遥游》的章句在晨风中流转,参与者们仿佛化身庄子笔下的大鹏,挣脱世俗桎梏,遨游于“无何有之乡”。庄子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晨读会正是这般境界:无人执着于诵读之形,唯求心灵与天地共鸣。轮读环节中,或高亢激昂或低吟浅唱,声浪起伏间,经典文字化作灵动的蝶影,与晨曦共舞。

每日清晨,读书的时光是愉悦的,吸收知识的时光是快乐的,但更让大家如痴如醉的,是共同分享的时间,讨论的不仅有书中的疑难点,更多的是对老庄精神,在现实生活运用的对照。学友刘军利说: 我的工作每天都要十一点之后才能休息,总感觉早上起不来,在老师的感召下进了晨读会之后,似乎早起也不再是难事了。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绊绊,原来会在心里生闷气,晨读会上大家一起讨论,不知不觉中就消解了,感觉整个人的面貌都更好了。
很多学友都碰到了一个共同的情况:经典里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在生活中碰到事时,好一下子就忘了,之后回想,心中很懊恼。
在讨论中大家达成共识:我们可以反思,不必懊悔,因为懊悔的能量等级非常低,他会拉低整个人的情绪,要学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发现了是好的,不必强求自己一下子做得很圆满,一天前进一步,回头看去已经走出很远了。
思想交锋中的精神突围
在庄子“齐物论”的启示下,晨读会的分享环节成为一场没有裁判的辩论赛。老师们以经典为剑,以生活为靶,既有“庖丁解牛”般对道的庖丁解牛,亦有“濠梁之辩”般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大家探讨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处世智慧,如何在现代职场与生活中保持超然;剖析“逍遥游”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功利与本真间找到平衡。

懂得放大时间、空间、道德的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上再去看当下的得失。眼前的得也就不成之得,眼前的失在时间长河里也未必就是失了。
正如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时的思辨,每一次观点碰撞都激荡出智慧的涟漪,让参与者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精神突围。
线下交流的星火燎原
进入2025年,为以讲促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学文化传播者,推出的周二晚间线下交流会,更将晨读会的哲思推向立体化。董海阔老师,从道家养生的角度,详细讲解了黄帝内经与庄子思想的共通之处,从《天籁地籁人籁》,分析我们日常修行如何顺应自然,让气息无碍流淌。学友们围坐论道,从“庄周梦蝶”的虚实之辩,到“坐忘心斋”的修行之法,从引领者的“无待”境界,到生命的终极关怀,话题纵横捭阖。正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杨鲁韬老师主讲的《从情绪管理谈养生与逍遥》,对接现代心理学的冰山理论,直击与会者的内心,一个个真实的情绪案例,让大家看到了产生情绪,导致行动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与自己和解,与情绪和解。
一起学习的人,来自不同的方向,有宝妈,有医生,有作家,有职工,有高管,有企业家。他们在经典中找到共通的真谛:以自由之心唤醒善念,以豁达之怀包容万物。这种跨界的思想交融,恰似庄子笔下“浑沌凿七窍”的寓言,虽伴随阵痛,却终将绽放多元的生命光彩。
邀您共赴精神远足
经典晨读会不仅是诵读的殿堂,更是心灵的道场。在这里,庄子的逍遥哲学化作晨光里的行动指南:以“无用之用”滋养生命,以“安之若命”接纳无常,以“逍遥游”的姿态在喧嚣中辟一方净土。

我们诚邀各界人士加入这场精神远足,与晨光为伴,与智者同行,让经典的力量照亮每个平凡而又非凡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