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之行
文/李穆
30年前的1995年4月5---7号,我随国家“九五”扶贫专家考察团到实地考察。先后到了安顺、黔东南、铜仁、六盘水、毕节等地级市。主要任务是考察资,如何做到改扶贫致富为扶优致富。同年4月8号我又随农工党中央社会咨询部严晓蒸部长、和咨询部安永成先生一行五人又到了大方县进行考察。在大方我们一行先后考察了大方的药材、茶叶、百里杜鹃、九洞天等旅游景点。
2025年4月8日整整30年了。大方县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斜坡地带,属中山地貌类型,县境大部分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地势中部和东北高,河流向北和向南流。境内山峦重叠、切割较深、沟壑纵横、地貌破碎,地形多样,山地、坡地、丘陵、洼地、盆地(小坝子)、河谷交错分布。全县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类形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根据地貌类型特征、海拔高度差异和地面切割程度,分四个地貌区:西北部中山丘陵区、东北部中山缓坡谷地和丘陵洼地区、中西部高中山切割和缓坡丘陵谷区、东南部低中山浅切割谷区。大方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短冬长,春秋相近,雨雾日多及“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在11.8℃左右,属典型的夏凉山区。阴雨天气多,日照少,雨季特别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5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8%。大方属雾多县之一,全年平均雾日为159.2天占全年日数的43.6%,日照时数为1311.2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0%,无霜期为254—325天,常年相对湿度84%。
我根据大方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写了三个调查报告。
一是利用海拔高度的特点,发展中药生产,如天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其质量为优,药效最佳。
二是高山茶也是一大特产,其药用价值极高。三是旅游资源,开发九洞天,完善百里杜鹃旅游基础设施三个可行性调查报告。优势就是其它地方不可取代的,天麻、高山茶和九洞天这三个项目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资,天麻、高山茶在云贵高原都有可取之处。但用量大,可形成多个大产业群。九洞天的旅游资源是全国独有,全国的溶洞不少,溶岩的结构和展现的一洞一天一景的观赏穿越令人留连往返。
30年前我们一行是经洞口发电站进去的,随我们考察的是该县的赵副县长,听赵副县长介绍,这是一座水力发电厂,但根本就见到水,也听不到水流声。下游约2公里处,有九个伏流"洞口",称"九洞天",每个九洞天"洞口"周围都有奇特的熔岩景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伏流洞口风光。景区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富含负离子,林木大部分四季常青。介于此,我建议把开发九洞天作为旅游重点开发项。这次为纪念扶贫30周年,重点去看这个九洞天的开发情况。
到了大方后,县委统战部党派联络办的林刚先生接待了我,由于时间紧,于8号上午安车船参观了现在已经开发了的“九洞天”。经过五个小时的参观拍照,这个“九洞天”从30年前的“手电寻通路,摸石找空间,低头步行走,伸头看天象”,现在全变了“洞内灯光闪,路平可同行,阶梯摆有序,一天一奇景。”
景区全长达23公里,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乌江干流六冲河流经大方、纳雍两县之间的一段以伏流位置的喀斯特溶岩综合地带。在这一段长约6公里的河道上,箱形切割顶板多出塌陷,形成了多个形状、大小各异的天窗状洞口,使得伏流一路明暗交替,组成集伏流、峡谷、溶洞、天桥、天坑、石林、瀑布、冒泉及钟乳石、卷曲石、生物化石等为一体的雄奇瑰丽的溶岩大观。
因其天窗洞口共有九个,在入名"九洞天"。一洞天"月宫天"为旱洞,内宽阔,是进洞的大厅,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平均高为80米,洞壁洞顶上钟乳石千奇百怪,壮丽非凡;二洞天"雷霆天"现辟为发电洞室,通过闸门控制引取落差11米的水发电,是国内罕见的无厂房天然洞内发电站,极为经济;三洞天"金光天"洞内高大宽阔,迂回幽静,左岸石壁异常光滑,如刀砍斧削,右岸壁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钟乳石;四洞天"玉宇天"是由多个洞穴组成的天然景区,洞内钟乳石或似塔形,或如殿宇,晶莹剔透,形象逼真;
一、九五扶贫到大方,三十年来不寻常。多人同住一间屋,共用卫生洗潄房。
二、今见高楼耸云端,居住改善大家欢。民居游客移宾馆,不同档次大改观。
三、考察时值青壮年,而立之年改容颜。百里杜鹃非原主,毕节直管九洞天。
五洞天"葫芦天"呈葫芦状的暗湖,上收下放,自然而成;六洞天"象王天"为相连的天生桥洞窗,顶部距水平面约百米,十分险要;七洞天"云霄天"是一大旱洞,洞内千疮百孔,互相可通,能容纳数千人;八洞天"宝藏天"洞口宽仅二三米,而高达数十米,好似高楼窄巷,阳光折射进去,水面光色变幻无穷;九洞天"大观天"内的溶洞共分三层,下层奇形怪状的水洞暗湖与八洞天相通,四通八达。
中层有一座长90米、宽120米的巨大天生桥,成"门"字形,从桥下广场俯视观水洞,神秘莫测,抬头仰望,苍穹被画为两个巨大的圆弧,好似牛郎织女相会时的鹊桥。
其上层是与天生桥拱平行的洞厅,面积约数万平方米,无数洞穴口相通相连,形成立体迷宫,举世罕见。
2004年2月,九洞天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景区内还集中了几乎所有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现象,有"中国岩溶百科全书"及"喀斯特地质博物馆"的美誉。
九洞天与百里杜鹃经过30年的打造,其行政管理关系已经直属毕节市管理单独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