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光偏爱的土地
文/刘淑敏
这片被时光偏爱的土地,是群山褶皱里的秘境。土地的名字,早已镌刻在梯田的曲线里、风雨桥的雕梁上,更烙印在人们滚烫的血脉中。
这里的人间烟火温柔了这个世界;这里的秀美山水令人沉醉;这里的原生态民族风情令人赞叹;这里的美食让人回味。
在这里,你能看得见山水、听得见风声、闻得到花香、品得到酒纯。这就是被时光偏爱的土地——贵州。
如今的贵州再也不是穷乡僻壤、背蓑衣、住山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贵州以它的壮阔与恢弘让人感受到绝对的震撼。
每一个你去过的地方还想去,那一定有让你再去的理由。那是因为它留给了你最美好的回忆。我的家乡贵州亦是如此。
春天,一切都充满了生机。我们怎能辜负这桃红柳绿,泥土芬芳浪漫的季节,那就出去看看被时光偏爱的这片土地吧!
此刻满心都是好奇,每一步都迈向崭新的奇遇。积攒了一整年的疲惫,终于能在这次旅行里一键清空,风已经在催促我们奔向自由和远方。
我们一行四人小团不负大自然的馈赠。拉着行李箱坐上高铁从遵义出发,前往此行的目的地——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四人平均年龄65岁。其中有摄影爱好者;有视频制作爱好者;有文学爱好者,统称为纯业余。我们只想把这段旅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到黎平要在从江火车站下车,从江、黎平两县相邻。拾光客栈老板接我们直接进了景区。
从江火车站(刘遵宝 摄)
这是我第二次到黎平。也许有人会问:“到这看什么”?那一定是藏在时光边缘的村落——肇兴侗寨、堂安侗寨。
我们追随着总书记的脚步,走进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
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每一处都是一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给人以远离喧嚣的宁静。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地处黔、湘、桂三省交接地段,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状。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200余户,52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刘遵宝 摄)
始建于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建寨历史超1000年,见证了侗族人民的世代传承和发展。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周围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透明,与古朴的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进侗寨首先要喝拦门酒。这是侗族迎接贵客的传统礼仪,表达了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和友好情谊,也体现了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侗族姑娘们会身着盛装,一排排站在寨门前,唱着侗族大歌,端着一碗碗米酒,给进寨子的游客敬酒。
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寨门口向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走进侗寨,就如同走进一个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世界,能让你领略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扑面而来的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
从踏入肇兴侗寨的那一刻,就走进了一场浪漫的民族文化盛宴。侗寨就像一幅灵动的水墨画。侗寨门前,油菜花开一片金黄,景色格外诱人,宛如世外桃源。
肇兴侗寨被誉为“鼓楼之乡”,五座鼓楼分别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所有,它们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雕梁画栋,檐角高翘,是侗寨的精神地标与情感纽带。让我们感受到团结和谐的氛围。
肇兴侗寨的夜景真美(刘遵宝 摄)
穿寨而过的小河上建有五座小型拙朴的花桥,与鼓楼相互映衬。桥与亭阁相融,塔与长廊相连,既方便了交通,又为侗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肇兴侗寨的时光,是古老与鲜活的交织。风雨桥上,斑驳的木梁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寨子里,侗族姑娘们身着绚丽的服饰,银饰叮当作响,她们用勤劳与智慧编织着生活的美好。在这里,每分每秒都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生活的勃勃生机。
寨中房屋为吊脚楼,全部用杉木建造,楼顶山顶覆盖着小青瓦,古朴实用,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传统技艺精湛绝伦。侗寨的蜡染、刺绣、靛染、银饰等非遗技艺传承千年,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展示了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在肇兴侗寨,时光仿若被揉进了侗家的飞檐翘角里。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晨雾,洒在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上,侗寨从沉睡中醒来。漫步在石板路上,听着潺潺的溪流声,感受着侗家人的质朴与热情,这一刻,尘世的喧嚣被隔绝在外。
到了侗寨一定要品尝侗寨美食:侗家糯米饭、侗族酸汤鱼、侗家糍粑、油茶、侗家腊肉、牛瘪火锅、酸米粉、脆皮香猪肉等等。至于味道如何,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相信一定会满足你的味蕾。
我们逛累了,就在鼓楼旁“不正屋顶咖啡屋”休息,静静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和鼓楼,时光仿佛在此刻慢了下来,心中满是宁静。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给侗寨披上一层金色薄纱,烟火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这样的时光,温暖又惬意。
晚上八点,在鼓楼旁广场观看肇兴侗寨的篝火晚会。篝火熊熊燃烧,映红了人们的脸庞,此时侗族大歌在肇兴侗寨的晚会现场奏响。平日里只在电视上看过,今天亲临现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真是天籁之音!多声部交织出自然与生活的奇妙旋律。没有指挥伴奏却能演绎出世间最动人的音乐。歌声在肇兴侗寨袅袅回荡,如鸟儿欢唱、如林间清泉潺潺流淌,如长风浩荡拂过,纯净的人声与跳跃的火焰相互映衬,将侗寨的千年故事娓娓道来。声声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篝火熊熊燃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真如天籁之音
我们领略了侗族独特而迷人的文化魅力。沉浸其中,仿佛走进侗族那充满诗意的世界。
当我们离开时,车窗外的风景渐渐远去,但鼓楼的轮廓、溪流的潺潺声,悠悠传唱的侗族大歌,一张张热情质朴的笑脸,都化作心间最柔软的珍藏,早已深深烙在我们的记忆里。
肇兴侗寨的时光,是鼓楼里的回响,是风雨桥上的凝望,带着眷恋启程下一段旅程,心中已种下侗寨的美好。
到了黎平怎能不去被称为大地的诗章——黎平肇兴镇堂安梯田。
堂安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堂安侗寨也叫堂安村。它地处山区,海拔近1000米。
到堂安一定要住一晚,观日落。所以我们提前订好了客栈,客栈老板接我们到堂安。
通向堂安梯田的盘山道,可不是一般的盘山道。是一场与山峦的迂回对话。车沿着堂安梯田的盘山道蜿蜒攀爬。弯,一个接一个,每一道弯,都似命运的急转,车轮碾过之处,惊险又难忘。
夕阳映照下的堂安梯田(刘遵宝 摄)
镶嵌在如翠玉般层叠的梯田旁,像一条灵动的绸带。一边是陡峭的崖壁,另一边是落差巨大的山谷。驾车行驶其间,好似悬空而行,每一个转弯都考验着胆量。正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车窗外,春季田水盈盈,倒映着天光云影,宛如一面面散落在大地的明镜。
踏入堂安梯田,仿若闯入了一个独立的桃源仙境。连绵的山峦是天然画框,框住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梯田。不远处堂安侗寨的吊脚楼错落分布,升起袅袅炊烟,耳边山林鸟鸣、田间虫吟交织,构成一曲和谐的田园牧歌,让我们陶醉,忘却尘世纷扰。
踏入堂安梯田宛如闯入了一个独立的桃源仙境(刘遵宝 摄)
漫山遍野除森林外都是梯田。这里的梯田用石头堆砌而成,别具一格,不同季节有不同美景。春季播种前需要进行稻田注水,整个稻田镜子般白茫茫一片。
村子鼓楼上坎有一处清泉,冬暖夏凉,四季长流。这里有个瓢井就是用来盛泉水的石斗,由青石打造,左右各有一凹槽,形似木瓢,其水清爽甘甜,不仅寨子里的人爱喝,肇兴人也常来挑水。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稻田鱼和田螺。如果满足不了你的味蕾,可以自己动手加工成自己想要的味道。
站在堂安客栈观景阳台上观日落是我们最正确选择。春日傍晚,堂安梯田像是被打翻了调色盘:落日余晖倾洒,春天的落日温柔铺展在堂安梯田,暖光与水色相融,每一层水田都倒映着橙红的天空,恰似大地捧起的无数面梦幻镜子。田埂旁,萝卜花、油菜花在微风里摇曳,与落日的光影共舞,勾勒出田园的静谧与美好。
暖光与水色相融勾勒出田园的静谧与美好(刘遵宝 摄)
队友青尘说:“如果没有找到现实中的桃花源就来堂安避世隐居吧”!并为此景赋诗一首:
堂安日落/青尘
一垄一垄的水田
层层叠叠,高过我
指向云端。它攀援得多么
缓慢,像老农弯腰
拾起掉落的稻穗时
脊椎的弧度
油菜花与萝卜花交织的三月
春水不绝。每一块梯田
都是一方瓦亮的镜子
闪烁着银白色的光
天空渐渐暗了
余晖在堂安的山梁上
多停留了一刻——
大地忽然变得很轻
所有弯曲的脊背
都接住了
那颗下坠的火
在堂安,处处流淌着纯粹与温暖。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深深沉醉于它独特的民风民俗和质朴无华之中。
四天三晚的出行,无论是肇兴侗寨还是堂安梯田的宁静与美好,我们都不会忘记,在这山水之间,曾有过的温暖时光。
行囊装满了侗族风情和田园风光,记忆也被大歌和米酒填满。带着一身侗寨烟火气离开,心中满是眷恋。
行囊装满了侗族风情留在心中的满是眷恋(刘遵宝 摄)
侗寨,以它质朴的民风、绝美的风光拥抱我们。期待再与你相拥在那片宁静的山水间。
每一次出行都有不同的感慨。不来肇兴侗寨,怎知春色如许;不来堂安梯田,怎知人间值得。
不来肇兴侗寨,怎知春色如许;不来堂安梯田,怎知人间值得(刘遵宝 摄)
无论我们深处何地,无论我们多么辉煌和疲惫,对家乡的热爱从未改变。
我爱这片被时光偏爱的土地,因为它是我们的根。
作者简介:
刘淑敏,笔名婉晴。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遵义女子文学社社员。
文字散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文化频道、遵义晚报、遵义文艺、今日兴义、茅台诗刊、书香战疫、壹首诗等报刊。
夜郎诗歌,遵义她生活,诗酒无涯,看见贵州等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