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行
文/李周省
问候总在快乐时,
想念总在美好时。
人生总在幸福中,
生命总得有质量。
夕阳情谊天地久,
保重身体最重要。
开屏交流心不老,
诚心祝福送身边。
2025.04.19于深圳
谷雨的涵告
文/屈军强
春逢谷雨
寒潮即去
天降水
雨润物
“雨生百谷”
田中农人播种插秧
盼雨水滋润四方
催新苗碧绿一片
“春雨贵如油”
古今田野一片美丽风光
谷雨节令
涵告我们诸多信息
让人们期待
万物绿色出新芽
放野风光夏将至
此时我们在桑树上
可见到戴胜鸟
一候牡丹
二候酴糜
三候楝花
三花一开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四处飘香
“采茗先谷雨”
“谷雨干时手自锄”
“好雨生百谷”
谷雨有风俗
饮清茶、食香椿
祭仓颉、杀五毒
人们期待
期待着雨后清明
期待着丰收景象
祈求平安健康
向往美好幸福生活
春雨惊春清谷天
文/何俊锋
“春雨惊春清谷天”,二十四节气歌里这一句,包含了春的所有节气。从“立春”至“谷雨”,春意盎然取代了春寒料峭,“倒春寒”渐衰,融融暖意席卷大地。此时雨水频至,呼唤百谷回归。”“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雨生百谷”之意,故得名“谷雨”。“谷雨”至,寒潮退,气温升。此时暮春正浓,初夏将至。亦是岁月渐暖,人间最美芳菲四月天。雨生百谷时,因这个多雨的时节,一场场的霏霏细雨,滋养了谷物的生长,才有了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偏爱一个润字,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片片漫流随水,风暖烟霏。春雨也仿佛是聘婷的少女,纤巧柔和,低眉颔首,笑靥浅浅。着一袭淡淡的纱裙,穿过江南的青石小巷。
清明前的雨,雨丝轻柔,情动微风,似乎不忍惊扰,枝头的那些花苞,遥看近无的草色,及鹅黄的柳条嫩芽。待到清明过后,落红似霰,柳丝如剪花如染。那雨染了桃花红、梨花白,寂寂花红飘雨。待乱红飞过,雨与花的缠绵,就微微打湿了路人的心事。及至谷雨一到,雨不再烟迷,开始淅淅沥沥,清晰明快。雨势渐大渐强,恣意地挥洒人间。“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最欣喜的农人们,逢得谷雨,欢悦万分。陌上田间,一片春意盎然,一片耕作繁忙,一片生机勃勃。谷雨后春雨多又急,水里的浮萍吐翠而出。布谷鸟殷勤啼鸣,提醒春耕正当时。春种、夏长、秋收,若不负流年的光阴,唯有趁着春风和煦,谷雨连绵,及时播撒希望,才能期待稻谷飘香的丰年。
谷雨亦是春之告别,此时春已近尾声,在春风化雨中,春意褪去生涩,褪去含蓄,不断舒展,愈加浓郁。不再浅淡稀疏,不再冷冷清清,依旧清新,依旧淡雅,只是渐渐枝繁叶茂。经历次第花开花谢,如今满目春色撩人,百花竞相吐艳。因而谷雨时的大地,已没有了那份阴柔气息,呈现一种崭新、纯阳的蓬勃青绿。“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绵绵的谷雨,也迎来谷雨茶飘香。此茶又名雨前茶,同明前茶一样,都是春季最好的茶。顺应着时节采摘,遂聚集了节令的精华。一杯新茗,就伴了一抹春的气息,品之静心润肺,清香沁脾。仿佛与这个春天有了共鸣,亦懂了这场谷雨的期盼。懂了这份清润悠长的付出,是如此专注与深情。
暮春谷雨生百谷,最是一年好时节。恰似青葱少年,芳华待灼,未来可期。当春风送暖意,草⽊葳蕤,其⾊青绿,就有了“青春”,正如人生中最美的年华。青春是多姿多彩,是气贯长虹,是揽月⼊怀,是永不言败的歌。白驹过隙,只此青绿,因而青春当自强。风檐刻烛,惜取少年时,正如岳飞的《满江红》中说:“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世界太大,而生命却短,少年是⼀⽣奋⽃的开始,少年时期管理好自己,才有机会拥抱未来,才有想要的诗与远方。所以,趁着时光正好,用心经营青春,厚积薄发,让岁月可期,让时光不悔,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因此,虽然青春易逝,然而青春,并不只是一段短暂的年华,应是一种心态。因为心若年轻,将岁月不老。而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在走向成熟的路上,不媚俗,不世故,不失初心,不失自我。始终保持一颗青春洋溢的心。在时光清浅处,让生命更芬芳。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因而做人,不用羡慕谁,也不用嘲笑谁。不懊悔过去,亦不透支未来,珍惜当下,活出自己。宛如一朵清莲的从容淡然,不为谁开,亦不为谁落,以最美的姿态,倾心绽放。时光荏苒,缓缓流逝,雨生百谷与春别,不负芳华且迎夏。让青春无悔,让流年可待,期岁月安然,一步一生花。
今早,吃了碗用新鲜洋槐花蒸的麦饭菜,感到香甜可口。喝了杯淡茶,吸了枝香烟,只觉心情舒暢,精神倍加,随吟首打油诗自嘲,亦供大家一乐。
打油诗*自嘲
文/ 秦 牛
吃碗麦饭饮杯茶,
吸枝香烟精神加。
老朽余生不图啥。
只爱田园赖在家。
2025- 04 -19于深圳
再谈书画印
文/屈军强
说书法
书法是寄情写意的艺术,楷求正,篆追古,隶有势,草品韵,行见气。我尤喜欢篆书和隶体,因为其在气韵与造势上和谐寓美。创作时,古人讲:"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余在创作时处理大与小、长与扁、浓与淡、方与圆、藏与露、情与趣的关系,关注具象与抽象,重视造型与抒情,笔笔见 "气",字字有 "势",因字因时布局,因情因趣表达,在善思考,多章法上下功夫,法古求新,笔舞墨飞,作品便会有一种新情境、有新神韵、有新魅力。
说绘画
绘画是"写境"、"造境"的艺术。强调的是"兴会神到","积理练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花鸟,人物,讲究格调美。写意,工笔,传神追求笔墨情。画,找的是"物象",求的是"心源",品的是精神。画讲构图、色彩,是浅层次的,道情境、造化,才为最高妙,最有意义。烘云托月,芙蓉出水,神与笔游,酌奇玩华,贵在"别眼。"
说篆刻
治印对我来讲是最痛快的事,石,刀,字,茶,乐,融为一体,推字问吉,操刀破石,朱白互交,吟生活,为情造印,別有一番情趣。"礼乐相成","中和为美","乐山乐水","八音克诣"。刻印,我最喜欢齐白石先生的风格,大刀阔斧,字字利落,大写意式的创作在我作品中表现明显。治印就是精心处理字与印,字与情,字与人,人与趣的关系,追求吟红过程的刀石和谐统一,达到方寸天地气象万新的景妙。"天真烂漫是吾师。"
一盏清茶,一卷闲书
文/何俊锋
云落处,是旧岁的波影,花飞时,是今年的春宴。过去我们计较太多,忧他人的悲欢,叹自心的无奈,恨世事的捉弄,苦人生的匆忙。几时放下,一如未曾遇时,再如不再有后,若彼时初入风尘的自己,见月明而欢喜,见水长而释然,遇风则凉,遇雨则避。试着融入人生的熙熙攘攘,一处的烟火,一处的欢欣,不必孤高,不必凄苦,一时的困惑,由它一时忧,一处的险难,留它一时阻。
当下若花开,一念的美好,留下长久的怀念。往事若云涌,彼时的挂牵,只作当下的释怀。时光爱笑,笑江山多可爱,笑烟雨多可亲,笑世人争逐,一心为美好,却一步一步远离美好。山高月偏近,水远情可亲。浮云外,几多往事随流远,几多山雨染世尘,青灯下,一卷书抚慰一念的春怀,一盏茶开启一刹的清禅。
在时光里,浅浅喜,静静爱,慢慢走,做一个温暖的人
文/ 何俊锋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人生一半欢愉,一半辛酸,漫漫岁月中,总有一段路需自己走过,染上时光的风霜雨雪,沾满岁月的风尘仆仆,一路跋涉,追寻心中的风景。在落满风尘的岁月里,我们难免染上世俗的尘埃,失去以往的纯粹和快乐,以此来应付世事繁杂。人生路上,阴晴不定,悲喜交加,但我们依旧伴着时光冷暖前行,心中虽落满风霜,但我们依旧迎着阳光,伴着花开,向着春天走去。
行走在人间烟火,内心五味杂陈,有辛酸也有无奈,但翻开时光的另一页,你也会遇见幸福,找到快乐。生命里既有花开的欣喜,也有花落的无奈,只有秉持一颗平常心,淡看世事,才能回归真正的自己。行走在烟火人间,慢慢走,浅浅喜,静静爱,做一个温暖的人,既热爱岁月的美,也接受人生的遗憾,在尘世间,淡淡的活着。
时光里有时会遇见花开,有时也会遇见风雨,但我们内心依旧善良,真诚,会因某一瞬间而热泪盈眶,也会因某一件事而感慨万千。行走在烟火人间,所幸的是我们没有丢掉那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用内心的温暖化解着时光里的风霜雨雪,用内心的诗意应对着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在时光里,静静地走,浅浅地笑,脚下虽有坎坷不平,但眼中尽是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心中尽是阳光和温暖,只要迈开脚步,沿途皆是风景。
在时光里,做一个温暖的人,静静开花,轻轻听雨,给自己留一份安静,寻一份热爱,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爱上这浮世万千。在时光里,做一个温暖的人,真诚相待生活,守一份岁月静好,留一份浅笑安然,用心感受生命里的花开花落,坦然对待生活里的起起落落。
晨星暮云皆风景,且行且惜度浮生
文/一叶知秋
晨光初露时,总有人比我们更早踏上征途;暮云四合处,亦有人正收获璀璨星辰。生命的潮汐自有其节律,与其用艳羡的目光追逐他人的浪花,不如静心聆听自己内心的涛声。
潮涨潮落织就岁月经纬,月盈月缺勾勒光阴轮廓。跋山涉水终有归途,峰回路转皆是修行——人生驿站中的那些贵人,是命运馈赠的明灯;那些磨砺心志的际遇,是岁月打磨的利剑。正如山涧不拒顽石阻隔,方能激荡出清越回响;璞玉必经千雕万琢,始得绽放温润光华。
当骤雨敲打心窗,请记得这是天空在酝酿彩虹;当迷雾笼罩前路,要相信跋涉的脚印终将连成轨迹。每个与星辰对话的深夜,都在积蓄破晓的力量;每次与困境交锋的时刻,都在锻造生命的韧度。
且将春风裁作信笺,邀约所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且以秋水涤净双眸,珍藏途经的万千气象。人生这卷长轴,起笔或许稚拙,落墨或显斑驳,但正是这些深深浅浅的印记,终将绘就属于我们的山河万里。
你看——骤雨初歇后的长虹正在天际舒展,晨露未晞的花径已然暗香浮动。让我们携手并肩,且歌且行,将每个“此刻”都活成未来回望时的光环。须知天地自有馈赠:待行至水云深处,自有满船星辉照亮归途。
2025-4-19
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晴
那是灵魂在闪闪发光
文/冯 捷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开始迷恋于贝聿铭和他的建筑艺术。这次出门鬼使神差地又带上了他(贝聿铭传)。朋友见了,直惊呼:同感同感!说曾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下真正意识到了什么是天才。还说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便是,创造了那一份伟大的贝聿铭是我们炎黄的子孙。于是走在法国皇帝的宫殿中,便也有了一种自信的步履,仿佛卢浮宫不单单是法国的辉煌遗产,也是我们中国的不朽财富。还说一位法国评论家看到那种动人的景象之后,竟也抑制不住惊奇与狂喜,连连夸赞:从卢浮宫两翼的门洞里看玻璃金字塔璀璨的灯火,就像是:
巴黎的灵魂在闪闪发光!
而眼前直插云端的香港中银大厦,则位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内陆。当时,贝聿铭在接受委托后,不得不设计一个防台风的高楼作为该地区独特的总部,代表中国人民的愿望和向英国殖民地的善意。方案同时在建筑与工程两个方向类比,以一个不对称的塔,影响天际线和街道。中国银行大厦共70层楼高,1209英尺高度。开业之时是亚洲最高的建筑,目前在香港仍然是最高的一个。就在半年前,这里曾具办了贝聿铭首个全面回顾展。展品包括一系列绘画手稿、建筑模型、相片、录像和其他档案记录,不少展品首次公开亮相,引领着每一位观者穿越时空的隧道,领略大师不朽的创意与匠心。每一个建筑模型则以微缩景观的形式,从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到借苏州博物馆对中国园林语言的再表达,仿佛是一个个凝固的梦境,让人在赞叹之余,也能感受到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和谐共生。而他则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坚持初心,并用建筑本身,代表自己发出了最响亮的宣言一一
“人类只是地球上匆匆的旅行者,唯有城市将永远存在。”
难道不是吗?
1949年的港湾石油公司办公楼,1955年的丹佛美国国家办公楼,1956年的富兰克林国家银行,1960年的丹佛市希尔顿酒店,1962年的玛莉亚城广场大厦,1963年的台中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1979年的肯尼迪图书馆,1981年的摩根大楼,1982的香山饭店……1990年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2004年中国驻美大使馆,2006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澳门科学馆,2008年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这些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蔚为大观,仿佛不是地上生,而是天上来!
我们就这样被贝聿铭引领,仿佛被天空吸收,就像一种璀璨的夺目的照耀在闪闪发光!然后。
然后,在那一个个星转斗移、阳光灿烂的地方,感受神秘之旅,倾听天外之乐一一
“我喜欢将其与巴赫的音乐作比较,我喜欢对一个简单的主题进行一些变化。”贝聿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