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酷爱游泳,这是世人皆知的。《水调歌头·游泳》便是毛泽东主席1956年巡视南方、畅游长江后所作。
当时正值“一五”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内经济建设形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正在为准备党的八大召开和布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行大量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
1956年5月底,毛主席从长沙来到武汉。当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紧张施工中,毛主席乘轮船亲临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并三次畅游长江,两次从正在施工中的大桥桥墩中穿过。看到长江大桥已初见轮廓,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生机,以及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词。同时,毛主席情系长江治理已久,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他在中南海听取关于长江中游荆江分洪的汇报,开始了治理长江的序幕。在1953年,他就提出了修建三峡工程的远景设想。这首词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体现了他对未来三峡工程建设的展望。
《水调歌头·游泳》是一首充满革命豪情与浪漫主义色彩的词作。气势磅礴,境像阔达。在平淡朴实的词句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深邃的内涵。
上阕赏析
- 起笔不凡,行程轻快:“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开篇以工整对仗写出行踪,“才”“又”二字,既体现时间连贯与空间转换,又传达出作者巡视各地的兴奋轻快。
- 横渡长江,气势雄浑:“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正面写游泳,万里长江与辽阔楚天构成宏大景色,作者横渡其中,气魄雄浑,展现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 不惧风浪,乐观豁达:“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将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升华,表面写游泳,实则反映作者对困难的藐视,体现其迎着困难上的性格特点。“今日得宽馀”表达出对当前形势的乐观。
- 引用古语,意蕴深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借孔子之言,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对峥嵘岁月的怀念,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对生命的感悟,同时也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提醒人们珍惜时间。
- 动静结合,引发联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以帆船行驶的“动”与龟蛇二山的“静”对比,由眼前景物引发对未来景象的展望。
- 描绘宏图,气势豪迈:“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生动预示了武汉长江大桥这一伟大建设成就,体现出建设速度之快和一桥贯通的历史意义。“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进一步描绘出未来三峡工程的壮丽图景,展现出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 浪漫想象,意味深长:“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借神女惊叹来突出未来世界的巨大变化,展示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无穷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坚定信念。
全词语气连贯,时空转换迅速,境界宏伟,气势雄丽。作者将过去、未来,上下古今汇聚笔端,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读之振奋人心,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