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间,团圆是歌
文/王冲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正月十五,这个承载着团圆与美好的传统佳节,总在岁月长河里熠熠生辉。蛇年的这一晚,温馨的氛围像细密的网,将家紧紧包裹。暖黄的灯光倾洒而下,恰似温柔的手,把一家人围坐的画面,雕琢得愈发动人。
桌上那一大盆元宵,颗颗圆润饱满,白白胖胖,恰似天上圆满的月亮,每一口都裹挟着团圆的甜蜜。还有那些平日里难得品尝的海鲜,以独特的鲜美,悄然唤醒沉睡的味蕾。独生女儿笑容灿烂,眉眼间盈满幸福。她的丈夫坐在一旁,时不时与大家笑语交谈,言语间满是融洽。两个小外孙活泼可爱,正为元宵与汤圆的区别和味道争论得面红耳赤,清脆的童音,为这个家增添了许多热闹与生气。
身为山东人,在传统观念里,女儿出嫁后便是别家的人,过年理应在婆家。但亲家深明大义,体谅我们两口退休后一年到头对孩子的思念,主动提出让闺女一家每年来山东过年。这份理解与善意,让我满心感动,却又深感愧疚。亲家同样年事已高,何尝不盼着过年时一家人整整齐齐。经过一番商议,我们决定一年一轮换,今年在我家,明年便去亲家那儿。
我悠悠地抿了两杯酒,酒意如轻柔的风,在身体里缓缓散开,身上暖了,心底更是暖透。今晚的菜肴格外丰盛,不知不觉间,我便多吃了一些。吃元宵时,实在吃不下了,碗里正好还剩下两颗。望着这两颗元宵,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突然就没了食欲,将碗轻轻放在一旁。
老伴开始收拾碗筷,瞧见我碗里的元宵,忍不住念叨:“吃了吧,别浪费。”我看着她,轻轻摇头,缓缓说道:“留着,两年后的今天再吃。”老伴微微一怔,眼眶瞬间泛起了泪光,她没有再多言语,转身陪着孩子们去窗边看烟火。
窗外,五彩的礼花接连绽放,将漆黑的夜空装点得如梦似幻。孩子们兴奋得又蹦又跳,小手指向天空,扯着嗓子欢呼。闺女和女婿站在一旁,脸上挂着温馨的笑,一同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刻里。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手中下意识地把玩着两颗野核桃,轻抿一口存正龙井茶水,目光温柔地扫过每一个家人,心中感慨万千。
一家人相聚过年的时间,是最珍贵的宝藏,值得用一年的时光去细细翻阅与回味。一想到今晚十点,闺女一家就要启程回杭州,工作和学习了,不舍的情绪便如潮水般在心底蔓延。但这短暂的相聚,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就如同这元宵,入口软糯香甜,即便很快就会吃完,可留在记忆深处的味道,却会随着时光的流转,愈发醇厚悠长。
这两年的时光,对我来说,是充满期待的漫长倒计时。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让我离下一次相聚更近一步。我满心盼望着两年后的今天,再次将这两颗元宵煮来。到那时,或许闺女和女婿有更大作为,两个外孙又长高了许多,变得更加懂事;或许会有新的惊喜、新的故事在这个充满爱的家里悄然上演。
这人世间,烟火缭绕,团圆,无疑是最动人心弦的旋律。哪怕离别总是如期而至,但只要心中怀揣着对相聚的期盼,那么每一次重逢的瞬间,都能拥有无尽的温暖与力量。看着家人的一张张笑脸,我的脸上也不由自主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笑容里,饱含着对当下的无比珍惜,更蕴藏着对未来相聚的殷切憧憬,以及对日子越来越好的美好祈愿。
我虽已步入暮年,但生活依旧充实精彩。闲暇时,我常参加济宁市读书会的周三公益课堂,还有济宁晚报悦享银龄读书会、亚尤书城济宁读书界交流会,和老友们谈天说地、交流感悟。沉浸书海汲取养分,有时灵感来了就提笔写写。这些年,陆续有诗文发表,甚至还获了奖,我还被济宁读书会聘为专栏作家、编委等。退休这两年,我身体还算康健,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正如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这烟火人间,守着家庭温暖,追逐精神富足,岁月虽老,心依旧滚烫。
作者简介:
王冲,笔名:笠翁,汉族,党员,山东济宁人。现为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济宁诗歌文化学会会员,济宁市读书协会《书友文苑》文学艺术指导、专栏作家,青年文学家作家协会理事,任城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当代文学家协会会员,政府教育督学。热爱文学创作,曾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媒体平台发表作品近三百万字,先后荣获五十多个奖项,荣记三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