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关帝庙有感
文/郭有三
周口关帝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沙颍河北岸,是明清时期周家口商业辉煌的见证者。周口关帝庙古建筑群仿宫殿式布局,巍峨壮观,装饰富丽,工艺精湛。游览周口关帝庙,不仅能欣赏古老悠久的建筑艺术,更是一次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周口关帝庙由山西、陕西两省商贾集资兴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整个庙宇占地约3.6万多平方米,现存楼廊殿阁140余间,青墙碧瓦,美轮美奂。山门、旗杆、牌坊、飨殿、大殿、戏楼、拜殿、春秋阁依次建于中轴线上;进入周口关帝庙,很远就看到有两根铁旗杆立于忠义牌坊前,直插云霄。铁旗杆高22米,重达3万余斤,六角青石浮雕底座,青石座上为六角须弥式铸铁座,每面铸有铭文图案、山水花卉、龙凤鸟兽,造型别致,工艺精湛。仰望铁旗杆,上面蟠龙腾飞盘绕,左右旗杆中心的“大义”、“参天”二字熠熠生辉,有一股凛然正气扑面而来。铁旗杆是关帝庙的镇庙之宝,是晋陕商帮创业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关公文化传承的瑰宝,展示的是忠义,规范的是道德,寄托的是精神。 周口关帝庙留下了许多纪念关公的楹联和壁画,这些对联不仅展示了关帝庙的文化底蕴,还反映了关羽的忠义精神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山、陕两省商人在周口沙河北岸建起一座关帝庙。庙建得高大宏伟,巍峨壮观,是豫东数百里最有名气的庙宇了。这样好的一座关帝庙,应配一副好的对联才行,写什么样的对联呢?长老和尚出题说:“上联要有三个同一字的地名,下联要有三个同一字的人名,而对联的中心意思还要赞颂关帝一生的功业。”这样的要求,难住了周口不少名流和书生。所以,关帝庙大殿两旁的柱子上一直挂着一副空白的木板,过路的游客无不叹息感到遗憾。一日,一个很不起眼的游学先生路过关帝庙,便进去游览。到了大殿前,见到两条空白的木牌,便“唉”了一声说:“耸起一座关帝庙,留下一片叹息声。”长老和尚听了后,觉得此人出言不凡,急忙上前施礼说:“请先生为关帝庙增色添辉!”那先生看了看要求条文,也不推辞,略加思考,挽袖提笔,饱蘸墨汁,一挥而就。上联是:坐蒲州,佐豫州,坐镇荆州,赤手创千秋大业;下联是:兄玄德,弟翼德,不从孟德,丹心震万古纲常。长老一看,赞不绝口。对联挂起,参观者蜂拥而来,没有一个不拍手叫绝的。此联对仗工整,对关公的一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让我们对关公的忠义仁勇心生敬仰。
长期以来,关公信仰文化兴盛不衰,香火不断,就是因为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一直被大众所推崇。关公以忠义仁勇而流芳后世,被视为忠诚信义、财运平安等的象征,被人们尊为“武圣”。在山西、陕西两省商帮中,他们把关公视为武财神和经商的保护神,他们传播关公文化,坚持以义取利,推崇忠诚信义,以求生意兴隆、财运亨通,稳定发展。游览关帝庙,让我们感受到关公文化的厚重和魅力,我们要共同守护这份历史遗产,大力传承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洛阳市金融作家协会成员,深耕金融领域,书写生活风采,于安乐窝中开启诗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