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毛建一,中学时代在报刊上发表诗歌,1977年恢复高考首届考入杭州大学本科,毕业留校,先后担任校团委、校德育室负责人。1982年创建杭州大学晨钟诗社兼首任社长,1985年获全国性诗歌创作奖。1986年成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曾被雅称为“太阳诗人”。年底被抽调到省政府某政法机关工作,曾历任副处长、社长、主任、总编等。1995年起连续三届参加省作家代表大会,连续四届担任省作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获浙大行政管理研究生毕业文凭,2010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晨钟诗社顾问。曾出版过红色诗集《太阳花》、散文随笔集《太阳雨》、文论集《太阳风》等著作。
现任省厅离退休老干部第一党支部书记,省直属单位老干部红色讲师团讲师,省社区矫正教育帮扶专家,浙江九段普法讲师团顾问,浙江某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2015-2024近十年里,作文学讲座、普法讲座和红色党课124场;被省厅连续10次评为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被浙江省委直属机关党委评为“2021-2024年度”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欢送知青下乡,建设新农村。
4月12日,是我知青插队日
作者:毛建一 - 杭州
哦,好一个四月十二日
那是我五十年前知青插队纪念日
那是我宁波地区首发倡仪书
勇敢下乡,走向农村
接受再教育的标志日
那是我的知青生涯与奋斗人生的开始日

五十年过去了
我记得常回去看看后琅公社绿色田野绿色山坡
我记得常回去看看曲池村依然保留的知青屋
我记得去寻寻村口我写的红色大标语“农业学大寨”
我记得去谢谢常给我洗衣洗被、清理房间、
夏天帮助擦席子下帐子防蚊子、
冬天热心送海鲜送麻糍送点心的
好几位阿姨和大妈
我记得去找找我首届考上大学离村时,给我车上
无声地放了八个鸡蛋的王大叔
五十年过去了
那春耕、双夏、秋收三个大忙季节
那位青年突击队长总是冲锋在前,收工在后
满是豪情的一句句鼓动声,依然响在耳边
那冷冬时节海带育苗、酷夏时节海带抢收
那是比别的农村多出两个大忙季节
曲池海带队在象山港畔显威呈雄
既要摸黑赶浪下海,又要挑海带抢晒登山
不知苦累的一个个景象,总是闪在眼前
那插队数年,是曲池磨炼了我们的坚强
我们真得没有喊过一声累,没有叫过一声苦

五十年过去了
那曲池团支部,第一次上过公社先进;
那曲池文宣队,第一次上过公社演出;
那曲池黑板报,那曲池知青组,那曲池政治夜校,
都是第一次上过奉化县委政工组的表扬肯定,拍照宣传;
那好几场曲池“农民赛诗会”,
更是宁波的首创,浙江的首创,
老支书、大队长、妇女主任、
小队长、青年团员、知识青年
用奉化海边人方言,尽情朗诵自写诗歌的声音
好几次上过宁波人民广播电台
也上过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放
哦,当年一个不大的曲池大队
经济物质在公社里走在前沿
精神文明与文化生活,更是赶在了前方

五十个四月十二日过去了
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以前的曲池老人可能留下不多了
那以前的曲池幼年、曲池少年、曲池青年
应该都在的,只是进入银发苍苍的老年了吧
我回想当年——
春忙时,送点心,
一定要给我先送、给她男朋友后送的队长女儿还在吗
夏忙时,拾稻穗,
一定要交给大队而坚决不留自己的莼湖初中男学生还在吗
夜校时,开讲座,
一定要坐第一桌听我讲话的优秀女团员还在吗
农闲时,出板报,
一定要跟我边学美术字,边抄表扬稿的
村小四年级少先队员男孩子还在吗
这些曲池人,一定还在,一定还在,一定还在!
他们依然不变的,
一定是纯洁、一定是理想、一定是友情!

时光易逝,
人生易老啊
记得去会会曲池村涌出去的各路好人才吧
记得去看看现在的村貌是否是
与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
《大江大河》中的背景,一模一样?
总之,不能忘了
这个曲池村,这些曲池人
这个珍贵的4月12日啊!
2025年4月12日写,16日修改

主播简介:
戚晓波,一个生于杭州长于杭州的七零后,早年曾在杭州市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从事美术设计工作,之后经商数年。爱好阅读、音乐,写作、武术等,为中国武协和杭州音乐家协会会员。现除了金融证券外,同时从事佛教梵唱的研习。
中国雨巷文学社注册会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韩菜菜
2025年 4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