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写作学会,学会写作洛阳。4月19日,草长莺飞、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洛阳写作学会会长李焕有、客联会文学委员会主任徐礼军、伊滨区作家协会主席陈爱松,在伊滨区宣传文旅部指导下,在寇店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组织60多名会员,踏着万物生发的鼓点,赴万安山北麓伊滨区寇店镇开展春季乡村采风活动,让大家在美好春光里饱览山水田园风光,探寻东汉帝陵南兆域——东朱曹魏大墓、高平陵——洛阳国际现代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区———水泉石窟——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五龙村牡丹石、渡槽和村容村貌——五龙峡沙河水库、槐花林等风景。
紧张有序的采风活动,充实而愉快,使会员们切实感受到伊滨寇店的厚重历史、灿烂人文、自然风光和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聆听到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万安山在洛阳东南侧,位于洛阳、伊川交界处,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为洛阳东南之要冲,相传唐僧取经东归,回缑氏老家探亲,途经此处歇息,因这里安静无忧,因此得名“万安山”。
一、东汉帝陵南兆域
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字意,出生于冀州蠡吾国(今河北博野),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驾崩,刘志即位,即汉桓帝。即位初期,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159年),刘志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宣告了东汉王朝外戚专权时代的结束。
宣陵,为汉桓帝和桓思皇后窦氏合葬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 其中现存最大的一座墓冢,东西长56米,南北宽55米,高12.2米。夯层明显,每层厚0.35-0.40米,封土完好,基本呈平顶圜丘形,顶部呈圆角方形,东西长25.2米。南北长23.5米,当地人称为最大冢。宣陵的封土已被夷平,封土原始直径约125米。经勘探,陵园遗址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三、洛阳国际现代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区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寇店镇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紧盯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和智慧农业发展,以“产业兴农、质量强农、数字赋能”为抓手,通过布局农业特色富民产业“三驾马车”——“寇店小米”“大粉番茄”“南美白对虾”,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其中,杨裴屯社区的洛阳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大棚内采用全天候无土栽培、精准水肥管理等技术,培育出的“大粉番茄”经过采摘、挑选、打包后,通过货运和快递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深受“盒马生鲜”“711”等知名企业青睐。目前该园区番茄日产量达八至九吨,2025年以来总产量700吨,已带动周边100余农户就业。
水泉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寇店镇水泉村万安山断崖上。开凿年代从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石窟坐东向西,背山面水,呈拱形。北距北魏洛阳城约20千米。深11米,宽6.30米,高7米。共刻大小佛龛400余个。是洛阳地区龙门石窟周边一处规模较大的北魏时期的佛教石窟寺。石窟年代较早、内容丰富、艺术水平较高,又不乏独特、新颖之处,尤其是位于该洞窟外南侧崖壁上方的摩崖碑记,是唯一记载北魏洛阳地区造像情况的碑记,内容丰富,堪称“洛阳造像记”,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石窟寺在中原的兴起与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2013年3月5日,水泉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迁出地,据史料记载,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攻陷京师洛阳城,史称永嘉之乱。中原汉人离开西晋京师洛阳城,南过洛水,出大谷关,沿洛阳—南阳—襄阳古道到达江汉平原,史称“衣冠南渡”。离开了大谷关,标志离开了京师洛阳,离开了中原,离开了家乡,只得以“客”为家,逐步形成了客家人。
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依山而建,坐东面西,总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汉代建筑风格,主馆两侧各有一个厢房和阙楼。纪念馆以“天下客家、根在河洛”为主题,总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馆内分上下两层。该馆以“原乡”“离乡”“他乡”“望乡”“归乡”五个主题展厅为脉络,将故事线与情感线体现在整个游览线路中,讲述了一段段跨越千年的客家故事。
六、五龙村牡丹石 渡槽和五龙峡
五龙村位于偃师市西南,寇店镇万安山脚下,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也是省定贫困村之一,距镇区7.6公里,居住海拔最高300多米,辖山窑、石楼沟、高窑、王窑、马窑、姬窑6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6户、2200口人,村民世代以耕种为业。据传古时此地苦于水灾,玉皇大帝派五龙下凡,穿透一个山谷,使洪水下泄,水灾消除,百姓安泰,为纪念五龙治水,百姓在谷西建庙供香,因此得名五龙峡,以后人口增多,沿沟建村,故称五龙沟。
面积超过万亩的五龙峡,八公里长,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加上600亩桃花林,是当地不可多得的旅游好去处。位于村中的沙河一库是蓄水量达34万立方米的水库,修缮后将打造成集游乐、垂钓、餐饮为一体的高质量城郊休闲娱乐目的地。现在正是槐花盛开季节,采花、闻香,增添了采风乐趣。
采风会员真切的感受到伊滨区寇店镇“历史文化景点星罗棋布,山川自然南北呼应。石窟艺术洗心悟性,客家古道思接千载。真可谓寇店古镇,人文厚重。”
会员们由衷的说:“不来不知道,来了真惊喜。距离市区这么近的地方,蕴藏着这么丰富的文化,太好了!我还会带家人和朋友再来的。”
这次愉快的采风活动,使作家们发掘、搜集到了鲜活生动的创作素材,也看到了市郊历史资源丰富,丘陵沟壑之地都蕴藏着现代农业和文旅开发的潜力。作家走出书斋,走进基层生活,投身时代大潮,思考了如何使作品反映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和现实状况,才能体现作家的价值和意义。
洛阳市写作学会善于与兄弟文学协会团结合作,这次参与活动还有客家联合会文学委员会、伊滨区作家协会、洛龙区作家协会、偃师客家联合会等。
(吉向鸿 文/图 马 骏 赵青峰)
本次采风活动前和采风中,会员们即兴作诗盛赞:
一、徐礼军客联会文委会主任
风送清芬农发馆,花传笑语五龙沟。
牡丹奇石涵灵气,小院香兰自在幽。
大谷关前怀客祖,皇陵苑内话春秋。
草长莺飞四月天,洛阳作家访寇店。
东汉帝陵藏风华,曹魏大墓蕴建安。
五龙峡内槐花香,牡丹石上国色染。
醉心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开新篇。
洛阳文友踏青来,笔端风流若虹霓。
四、龙门贾砾
山中一日
流水柔情漾细波,青山拥抱采风车。
春林古道心奔放,眼里流出都是歌。
春和景明三月天,河洛才俊上万安。
凭栏阅陵思古幽,却见新城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