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国界
文/董莲芬
又到了赏樱花的时节,微风轻拂吹来了樱花淡淡的芬芳。
说起樱花,我最初的印象源于鲁迅笔下《藤野先生》开篇对东京上野樱花的描写。文中中国留学生在樱花树下的丑态,让年少的我对这所谓的日本国花并无好感。
改革开放后,听闻武汉大学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大学校园,而武大樱花就是其中最为美丽的一景!
每年三月,樱花盛开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前去赏花之人更是摩肩接踵,盛况空前,可我却对此毫无向往之意。
直到有一年,深圳观澜举办樱花展。儿子曾在观澜富士康公司工作过,他便提议带领全家前往,一来赏樱花,二来对他而言也是一次故地重游。当我真正近距离接触樱花时,内心却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对樱花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漫步在樱花树下,抬眼望去,那满树的樱花宛如天边的云霞,轻盈而绚烂。樱花的花朵精致玲珑,呈粉色或白色,花瓣柔软得如同丝绸一般,微微卷曲的边缘,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朵花都像是一个娇羞的少女,在枝头含笑绽放。它们或三五成群地簇拥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花球;或独自傲立在枝头,尽显孤傲之美。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如同下了一场浪漫的花雨,轻轻洒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粉色的锦毯。
凑近细看,樱花的花蕊细长而娇嫩,黄色的花药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如同镶嵌在粉色花瓣中的璀璨明珠。花朵的香气淡雅清幽,不经意间沁人心脾,让人陶醉其中。
我惊喜地发现,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北方家乡的公园、路边、小区、机关也都有了樱花的倩影。随着树龄的增加,每年樱花盛开之时,那繁盛之势愈发壮观,愈发迷人。一树树樱花竞相绽放,仿佛是一场盛大的花之盛宴,引得无数路人驻足观赏。
我查了一下有关资料,才知道早在秦汉时期,宫廷苑囿中就有樱花种植。唐代诗人李商隐写道:“樱花永巷垂杨岸”,可见当时樱花已非稀罕之物。 原来,这美丽的樱花并非日本国所独有,它是大自然赐予全人类的礼物。
美,是没有国界的。樱花如此,音乐亦如此。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背景,音乐都能跨越语言和地域的障碍,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都能感受到那激昂的旋律中蕴含的不屈与抗争;当我们欣赏莫扎特的《小夜曲》时,也都能体会到那悠扬的曲调中流淌的宁静与美好。音乐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心灵,让我们在共同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共鸣。
同样,绘画、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也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美,它们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为全人类所共享。美是一种普世的价值,它能够打破地域隔阂,增进理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欣赏和接纳不同的美。就像樱花,在中国源远流长,而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日本文化的象征。这正说明了美是可以跨越国界,相互交融的。
让我们珍惜这些美好,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美,用包容的胸怀去接纳美,让美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自由绽放。【作者简介】董莲芬,笔名卷帘人,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平生喜欢文学,擅长散文创作,近几年时有作品见诸《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快乐老人报》和知名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