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七房村
4月20日
蔡典明
卌二诗词研讨会,行吟先进七房村。
沿途感叹花林道,入院留连蔬果园。
河面青波摇碧草,丛中幼体换金元。
御题一品声名远,致富传家风雅存。
简评
蔡典明的这首《诗会七房村》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咏事诗,记录了大公圩诗会第四十二届诗词研讨会在七房村的所见所感。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七房村的优美风光和村民的致富生活,同时融入了诗会的雅致氛围,展现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和谐统一。
一、首联:点明诗会背景,奠定欢快基调
"卌二诗词研讨会,行吟先进七房村。"
首联开门见山,交代了诗会的背景——这是大公圩诗会的第四十二届研讨会,诗人们来到“先进七房村”采风创作。“卌二”即“四十二”,用古语表达增添了典雅韵味;“行吟”二字既指诗人们边走边吟诵,也暗示了七房村的文化氛围浓厚,适合诗词创作。
二、颔联:移步换景,展现乡村生态之美
"沿途感叹花林道,入院留连蔬果园。"
颔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诗人们沿途的所见所感。
“花林道”:展现七房村道路两旁花木繁茂,令人赞叹;
“蔬果园”:进入村庄后,诗人们被农家院落里的瓜果蔬菜吸引,流连忘返。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七房村的生态之美,也暗示了村民的勤劳与富足,为后文的“致富传家”埋下伏笔。
三、颈联:细腻描绘,聚焦蟹苗养殖致富
"河面青波摇碧草,丛中幼体换金元。"
颈联是全诗的核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房村的特色产业——蟹苗养殖。
“河面青波摇碧草”:写景生动,河水清澈,碧草摇曳,展现优美的自然环境;
“丛中幼体换金元”:运用比喻手法,将蟹苗脱壳成长比作“换金元”,形象地表现了村民通过养殖致富的过程。
这一联不仅画面感强,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经济产业结合,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成果。
四、尾联:升华主题,赞颂文化传承
"御题一品声名远,致富传家风雅存。"
尾联点明七房村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
“御题一品”:可能指七房村曾受国家嘉奖,或某种特产(如蟹苗)品质极佳,声名远播;
“致富传家风雅存”:既赞美村民靠养殖致富、代代相传,又强调诗人们用诗词记录这一盛况,使“风雅”得以延续。
这一联将经济与文化相融合,使全诗的主题得到升华——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
五、艺术特色
语言清新自然:全诗用词平实却富有诗意,如“青波摇碧草”“幼体换金元”,既有画面感,又充满生活气息。
结构严谨:从诗会背景→沿途风光→产业特色→文化传承,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虚实结合:既有实景描写(花林、蔬果、河面),又有象征表达(“换金元”“风雅存”),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
六、总结
《诗会七房村》是一首兼具写景、叙事、抒情的七律诗,展现了七房村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与文化之雅。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将乡村振兴与诗词创作巧妙结合,既赞美了村民的勤劳致富,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