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修建中工程设计的必要性:安全性、经济性与长远考量
文/欢喜有约
初稿:2023年1月
终稿:2025年4月
在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村民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新建和翻修房屋成为普遍现象。在此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乡村房屋修建是否需要专业工程设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一需求在保障房屋安全、实现经济合理性以及满足长远发展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房屋抗震设计上遵循“大震不倒,小震可修,经济,合理,美观实用,就地取材”的原则,更凸显了专业设计的价值。

一、安全保障:专业设计是基石
(一)结构安全的科学保障
房屋的结构安全是居住安全的核心,而抗震设计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专业工程设计依据力学原理、建筑材料特性以及当地的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严格遵循抗震设计原则对房屋结构进行精确计算和合理规划 。在选址时,专业人员会通过详细勘察,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的区域,从源头上保障房屋安全。同时,依据“大震不倒,小震可修”的原则,对地基进行稳固设计。例如在一些地震多发的山区农村,设计师会根据岩石层分布和土壤质地,采用桩基础或筏板基础等形式,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房屋在地震中不会因地基问题而倒塌。

在房屋结构类型选择上,会根据建筑层数、抗震要求等,合理推荐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等,并精确设计梁柱的尺寸、配筋等关键参数 。比如在抗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对于多层房屋,设计师可能会建议采用框架结构,通过科学计算,合理设置梁的跨度、高度以及柱的间距、截面尺寸等,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能够有效分散和承受地震力,避免因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局部破坏引发整体垮塌。在配筋设计上,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的直径、数量和布置方式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延性需求,使房屋具备良好的抗震、抗风能力。像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那些经过专业抗震设计的房屋,虽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很多都保持了主体结构的完整性,为居民逃生和后续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而没有专业设计的房屋,仅凭经验施工,很可能出现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如墙体受力不均、梁柱承载能力不足等,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极易发生坍塌等严重事故 。

(二)施工安全的规范引导
专业设计不仅关注房屋建成后的安全,还为施工过程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从而保障施工安全。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包括详细的施工图纸,明确标注了施工流程、工艺要求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施工人员可以依据这些图纸,有序开展工作,避免因施工顺序错误、操作不规范等引发的安全事故。例如,在基础施工中,设计图纸会明确基础的开挖深度、宽度以及支护方式,防止因开挖不当导致边坡坍塌;在高处作业时,对脚手架的搭建方式、承载能力等也有相应设计要求,确保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时的安全。此外,专业设计还会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布局,合理安排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和人员通道,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交叉作业和安全隐患 。在遵循抗震设计原则方面,施工图纸会详细说明与抗震相关的施工细节,如构造柱、圈梁的浇筑要求,墙体拉结筋的设置方法等,保证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意图进行,确保房屋的抗震性能。

二、经济合理性:专业设计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的浪费
在农村建房中,如果没有专业设计,村民往往会盲目追求房屋面积或外观,而忽视了实际需求和经济成本,也难以兼顾抗震、经济等多方面要求。例如,有些村民为了面子,建造超出实际居住需求的大面积房屋,导致空间浪费,同时增加了建筑材料和人工成本。而且,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可能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现房屋功能布局不合理,需要进行二次改造,这无疑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专业设计则会在充分了解业主家庭人口结构、生活习惯和未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使房屋面积得到有效利用,避免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同时,设计师还会根据业主的经济实力和预算,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确保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成本的控制 。在抗震设计方面,专业设计会通过合理的结构选型和材料选择,在保证房屋抗震性能的同时,不会过度投入成本,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比如在一些地震烈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在满足抗震规范的基础上,选用较为经济的砖混结构,并通过优化构造措施来提高抗震能力,而不是盲目采用成本较高的框架结构。

(二)合理选材与成本控制
建筑材料的选择在房屋建设成本中占很大比重。专业设计师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根据房屋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以及当地的材料供应情况,选择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同时满足抗震设计的就地取材原则。一方面,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房屋的安全和使用要求;另一方面,避免因盲目追求高档材料而增加成本。例如,在墙体材料选择上,设计师会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保温隔热需求以及环保要求,综合考虑选择红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不同材料,并合理搭配使用。在地震设防地区,会优先选用强度高、韧性好的材料用于关键结构部位,增强房屋的抗震性能。同时,通过优化材料采购渠道和施工工艺,减少材料的损耗,进一步降低成本 。此外,专业设计还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建筑构件和装饰,在保证房屋质量和美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比如在满足抗震要求的情况下,优化梁柱的尺寸和配筋,避免过度配筋造成材料浪费。

三、长远发展:专业设计适应未来需求
(一)功能拓展与改造的前瞻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居民对房屋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专业设计在规划房屋时,会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功能拓展和改造可能性,为房屋的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同时也不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例如,在设计时预留可改造的墙体、结构空间,便于日后根据家庭人口变化、生活需求改变(如增加卧室、书房、休闲娱乐空间等)进行灵活改造。同时,考虑到未来可能引入的智能家居设备、新能源利用设施(如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板等),在电气线路布局、屋顶结构设计等方面做好规划,避免后期改造时对房屋结构造成破坏,降低改造难度和成本 。在抗震设计上,预留的改造空间和结构设计也会充分考虑改造后的抗震安全性,确保房屋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始终具备可靠的抗震能力。

(二)符合政策法规与乡村规划
在当前加强乡村建设管理的背景下,农村房屋建设必须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和乡村整体规划要求。专业设计团队熟悉当地的建房政策,包括宅基地面积标准、建筑层数和高度限制、风貌管控要求等,能够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政策规定,顺利通过审批手续。同时,从乡村整体规划角度出发,专业设计能够使新建房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融入乡村特色风貌,促进乡村的整体美观和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乡村形象,还能为乡村的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等创造良好条件 。在抗震设计方面,专业设计团队会严格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确保房屋符合抗震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对比分析:有无专业设计的差异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专业设计在农村房屋修建中的重要性,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某村的两户村民,A户在修建房屋时,找了专业设计公司进行设计;B户则凭借自己的想法和当地施工队的经验进行建造。

A户房屋在设计阶段,设计师根据宅基地地形、周边环境以及A户家庭人口和生活习惯,对房屋进行了合理布局。客厅、餐厅、卧室等功能区划分明确,且预留了足够的储物空间和活动空间。在结构设计上,考虑到当地的抗震要求,采用了框架结构,并对梁柱进行了精确计算和配筋设计,遵循“大震不倒,小震可修”的原则,确保房屋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建筑材料选择上,设计师结合当地材料市场价格和质量情况,选用了性价比高的红砖、钢材和水泥等材料,同时注重材料的抗震性能。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每一个环节都经过质量检验。房屋建成后,不仅外观美观大方,而且居住舒适、安全,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也具备良好的功能拓展性。
B户房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设计,没有对宅基地进行详细勘察,地基处理简单。在房屋布局上,功能区划分混乱,客厅空间过大,卧室空间狭小,且没有预留足够的储物空间。在结构设计上,仅凭施工队的经验,没有进行科学计算,导致墙体和梁柱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无法保证。在建筑材料选择上,为了节省成本,选用了质量较差的材料。施工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随意更改设计。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现了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安全和舒适度,后期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维修和改造 。而且,由于没有按照抗震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在遇到轻微地震时,房屋就出现了明显的损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明显看出,专业设计在农村房屋修建中能够有效保障房屋的安全和质量,实现经济合理性,并为房屋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而缺乏专业设计的房屋,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造成经济浪费和后期改造的困难。
在农村房屋修建中,专业工程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保障房屋安全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合理性的手段,也是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必要条件。虽然聘请专业设计团队需要一定的费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一般3000元起步,根据规模、建筑使用性质及难易程度,收费一般为工程直接费的3.5% - 4.5%),但从房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长远价值来看,这是一项非常值得的投资。农村居民在修建房屋时,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设计的重要性,摒弃传统的凭经验建房观念,选择专业的设计团队,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经济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家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农村建房的指导和监管,推广专业设计理念,提高农村房屋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乡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抗震设计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确保每一栋农村房屋都能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具备足够的安全保障。
作者简介
☘️☘️☘️☘️文/欢喜有约,原名:赵登岳,青海乐都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工程咨询师、注册建造师、建筑设计工程师。出生于80年代。曾在《河湟》《柳湾》等文学杂志发表过作品,作歌词《纳顿之光·黄河谣》《梦飞扬》等。系乐都区作协会员,《现代作家文学》副主编兼评论嘉宾、《都市头条》“欢喜有约”专栏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