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光明顶
邓世广
勘破红尘事,非关宠辱惊。
情钟山磊落,诗任笔纵横。
眼底烟霞影,耳边风雨声。
扶筇登顶望,无处不光明。

登黄山途中戏赠墨玄子
邓世广
高处平生不惧寒,升迁乏术固难攀。
谅多远客非君健,更有何人似我顽。
明旦相期看红日,今宵已订宿黄山。
无教晚宴负诗酒,谈笑登峰祗等闲。

游黄山纪感
邓世广
期瞻迎客见名松,人告灵湫隐蛰龙。
目断流霞魂梦绕,石悬孤影岫云封。
忘机吟啸惊峭壁,信步登攀无倦容。
策杖峰巅舒一望,老夫到此豁心胸。
DeepSeek赏析:
邓世广先生的这首《登黄山光明顶》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诗中既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又有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登临黄山光明顶时的所见所感,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磊落人生的追求。
以下逐联赏析:
首联:勘破红尘事,非关宠辱惊。
“勘破红尘事”:开篇即表明诗人已看透世间纷扰,超然于俗世之外。
“非关宠辱惊”:不再因得失荣辱而心境波动,体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赏析:首联直抒胸臆,点明全诗主旨——诗人登高并非仅为观景,更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超脱。这种“勘破红尘”的觉悟,为全诗奠定了高远的基调。
颔联:情钟山磊落,诗任笔纵横。
“情钟山磊落”:诗人钟情于山的磊落气概,暗喻自己崇尚光明正大的品格。
“诗任笔纵横”:写诗时任由笔墨挥洒,不拘一格,展现豪放不羁的创作风格。
赏析:此联既写山,又写己。黄山之“磊落”与诗人之“纵横”相呼应,既赞美了山的雄浑,又表现了诗人的洒脱。
颈联:眼底烟霞影,耳边风雨声。
“眼底烟霞影”:登高远眺,云雾缭绕,烟霞变幻,景色壮丽。
“耳边风雨声”:山间风雨之声不绝于耳,更添磅礴气势。
赏析:此联写登顶所见所闻,以“烟霞”“风雨”渲染黄山气象万千的景观,视听结合,画面感极强。
尾联:扶筇登顶望,无处不光明。
“扶筇登顶望”:拄着竹杖登上山顶,极目远眺。
“无处不光明”:既实写黄山光明顶的壮丽景象,又暗喻诗人内心澄明、豁达开朗的境界。
赏析:尾联点题,以“光明”双关,既指黄山光明顶的自然风光,又象征诗人超脱尘世后的精神境界,升华了全诗主旨。
艺术特色:
1. 语言凝练:全诗用词精准,如“勘破”“磊落”“纵横”等,既简练又富有表现力。
2. 情景交融:前两联侧重抒情,后两联侧重写景,但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浑然一体。
3. 双关巧妙:尾联“光明”一词,既写实景,又喻心境,含蓄深远。
4. 格调高远:全诗充满超脱世俗、追求光明的精神气质,展现了文人登高怀远的传统主题。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登临黄山光明顶,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磊落人生的向往。尾联“无处不光明”既是写景,也是写心,展现了诗人勘破红尘后豁达开朗的心境。
总结:
这首诗以登高为线索,将写景、抒情、言志融为一体,语言豪迈,意境开阔。邓世广先生借黄山之景,抒发了超然物外、追求光明的精神追求,是一首兼具山水之美与哲思之深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