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印象(二)
作者:每小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风景好,三堤功用多。
西湖游后感慨:杭州多水,既有西湖、还临近钱塘江和大海,因而空气湿润,林木花草茂盛,水中的鱼儿空中的飞禽也多,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具有江南水乡之感觉,是中外有名的旅游胜地。
“三堤”是西湖的重要景观,也是杭州历史文化的主要象征。白堤原名“白沙堤”,唐代之前就已存在。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整治疏浚西湖并修筑堤坝,不使水涝祸害城郊农田。堤防建成后,白居易写了篇《钱塘湖石记》,详细记载了堤的功用、蓄水、放水、保护堤岸的方法。平时蓄水,旱时放水灌田,使农作物增产、农民受益,并刻石立于湖旁。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白沙堤改名为“白堤”。白堤位于西湖北部,东起“断桥残雪”,西至“平湖秋月”,堤长约1公里,连接湖岸与孤山。白堤将西湖分为内、外两湖,沿途可欣赏宝石山、雷峰塔等景观,是游客游览西湖的热门路线,我和爱人专程到此一游、这源于秦腔戏“断桥”之诱惑。

苏堤是为纪念北宋词人苏东坡而命名的西湖中一条南北方向的长堤。苏东坡两次到杭州为官任太守。因逢大旱,“饥疫并作”,苏东坡上表朝廷豁免供米,并开义仓平粜食米;因赈济及时,杭州百姓分别度过了两次“大灾荒”。面对西湖水利失修严重问题,他上奏朝廷《乞开杭州西湖状》、提出五点理由,为杭州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着想。他带领民众筑成南北向的一条长堤,横贯湖面,堤上建六桥九亭,遍植桃柳、芙蓉等的“苏堤”。
杨公堤是为纪念明朝杭州知府杨孟瑛而命名的西湖西边的一条长堤。杨孟瑛为了杭州城市生存发展,效仿白居易、苏东坡对西湖进行一次全面疏浚和整治。花了五年时间,完成了对西湖全面疏浚和整治。在西湖筑起了一条与苏堤平行的长堤,并建有六座孔桥。为了感谢杨孟瑛为民造福的地方官,杭州百姓称他筑的堤为“杨公堤”。

从导游处得知,杭州的西湖十景分别是:“柳浪闻莺”、“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断桥残雪”、“雷峰夕照”、“花港观鱼”、“三潭映月”、“南屏晚钟”、“苏堤春晓”、“曲院风荷”。
西湖十景顺口溜:柳浪闻莺黄莺鸣,平湖秋月共长天。双峰插云凌霄立,断桥残雪映湖辉。雷峰夕照晚霞追,花港观鱼乐忘归。三潭印月水中映,南屏晚钟韵悠微。苏堤春晓烟柳垂,曲院风荷香满径。

西湖十景景点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西湖上。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则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的精华。十景涉及了春夏秋冬,晨曦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关于季节、时节、气象、动植物等的景观特色,以及堤、岛、桥、亭、台、楼、阁、园林、宅院、寺塔等较为丰富的景观元素,并各有侧重地体现出生动、静谧、隐逸、闲逸、冷寂、禅境等审美意境。同时,也反映了华夏文化艺术中诗、画、景在审美和哲学层面上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
2011年6月24日,包含西湖十景在内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2013年5月3日,西湖十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湖十景心中记,来年觅机还要去。
人文历史遗迹多,参观学习心中乐。
西湖美景,铭记心中。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诗词分会会员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长安分会副秘书长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