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康定月亮》诞生的奇趣故事
作者/王宏昭
首发《长白山词林》后发表于《词刊》的歌词《康定月亮》有40多位曲家谱曲,上海著名作曲家珊卡作曲的一首最为成功,由上海青歌赛一等奖获得者奚丽娜演唱后立即被四川省林业影视中心和甘孜州力邱河林业马选入风光艺术片《高原明珠荷花海》作片尾歌(片头歌为康定情歌)。之后全国青歌赛银奖获得者上海武警文工团男高音歌唱家敖长生演唱此歌,收入《上海等你来》专辑中。二炮歌舞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华敏演唱,收入《芳华留声》专集中。2012年甘孜州康定县一年一度转山会由当地歌手在群众中演唱了此歌,受到一致好评。
近年来,网上视频先后有南京合唱团,连云港市红蔷薇组合,重庆老年合唱团以及江苏合唱比赛演出此歌,去年春节还有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合唱团演唱《康定月亮》,各地卡拉0K厅都可点唱到这首歌,普及面之广少有。此歌于近前年选入全国600多所高等师範院校声乐教材和部份老年大学教材,还被选入《中国声乐曲选3》。
说起这首歌的产生,还有一翻厮杀哩。它源于一场辩论,而且仅是一字之辩而发生,论战长达一年之久。2005年,歌坛冷清了,只有“一支老鼠和两支蝴蝶《老鼠爱太米》和《两支蝴蝶》流行,我见词坛过度诗化的现象,“斗胆“写了一篇论文《歌词应当回归》,在《长白山词林》发表,呼喚歌词回到通俗易懂,易记易唱,回到群众中来。论文点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刘希涛先生作词的《康定老街》的名,说他“千里走单骑“到康定写的老街,第一可却是"山风吹落了月亮“,看来很有诗意,但是时空不对,请注意,他的第二段起句是“山风吹出了太阳"。显然月亮是被"吹落”了,照此没有了月亮,那后面怎么能看到老街悠长,大姐柔柔的发辫,搭在高原的肩上呢?我不是有意拈过拿错,是他只注重了吹落的诗意,而忽略了时空不对,经不住推敲。如果吹落了月亮,那不是漆黑的夜晚,能看见什么呢?而《康定情歌》月亮是灵魂,三段都重复唱“月亮,弯弯"。
我希望他改成“山风吹远了月亮"或吹偏了月亮,或者如同第二段,山风吹出了月亮,既有诗意,又符合时空。那些年,词坛是平静的湖面,鲜见批评,也批评不得,何况此词当时那么红。我这一批评文章犹如有"不明飞行物”入侵词坛那么严重。这一石激起千层浪,遇到征宇和刘希涛二位名家的猛烈反击,征宇抓住我在文章中说了一句他们好听呀,写出《流行一时的未必是好的》尖锐文章反批评,刘希涛则在他主编的《上海诗报》开辟“第二战场",联合不少名家,写出专论,一边倒的把我打成"老鼠”的粉丝,继而往政治上的"八荣八恥”上挂靠,一时战火纷飞。
于是我写第二篇文章《心平气和答征宇》,回答他的质疑,当写到漆黑黑的夜真的很美吗?我就不能说它不美吗?就在这时我忽然想到,他把月亮吹落了,我何不把月亮"捡"起来,这时歌神似乎来了,一首《康定月亮》出现脑海,首先定下第一二句"跑马溜溜的山上,最美的是那月亮",我见到过藏族跳锅庄的优美画面,马上接着写道“月亮照耀着山庄,山庄跳起了锅庄,锅庄的歌声悠扬,把一个故事传唱",为第二段埋下伏笔,什么故事呢,我大胆地甚至有些胃险的想到,张家大哥和李家大姐恋爱那么久了,应该结合了,正如后来一位作曲说,中国人都喜欢大团圆的结果,于是写道"李家溜溜的大姐,嫁给了张家的情郎,张家溜溜的情郎和她修成了山庄",想到了康定的改革开放,立意高了起来,旧貌换新颜,继续写下去,“山庄的声名远扬,四海人都来观光"旅游业发展了。
《康定情歌》是三段,第三段就很自生的想到他们的儿女,那些年高原红组合,山鹰组合一个个出现,于是歌词一句句冒了出耒,"他们溜溜的儿女,一个个都爱月亮,组合成支支乐队,走向四方去演唱,歌儿唱红了天下,歌唱的就是康定月亮“。前面提到月亮是《情歌》的灵魂,因此三段都像《康定情歌》那样写了“月亮弯弯,月亮更美了,康定更美了,续写了《康定情歌》的故事,深化了主题,生动描绘了改革开放后康定的崭新画面。
此词受到著名词作家邬大为等老师的高度评价,民族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原中国音协常务副书记冯光钰高度赞扬此歌,认为此歌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首好歌,在《音乐周报》2006年7月30日专版上发表《唱不尽的跑马山》一文中评价道"整首歌词朴实亲切,色彩浓郁,情绪生动,将你带到月亮下康定那如诗如画的跑马山上,词作家王宏昭驰骋的表现力采用了《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作为起句,以全新的角度和宽阔的视野,把月亮,锅庄,李家大姐,张家大哥等康定的景物重新组接,涉笔成趣,情思隽永,总之都为月亮的故事,爱情的故事增添了新的光彩,既写出了如诗如画,古朴神秘的康定风情,又呈现出改革开放给康定带来的巨大变化"。
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我与刘希涛等“敌人“,后来都成了好朋友,都会了面喝了酒。是的,没有刘希涛的《康定老街》就不会有我的《康定月亮》,因为没有这次"论战",我怎么也想不到写《康定月亮》。作家陸新在《文艺报》上将我与他及征宇这段故事写的非常生动,后来《中国作家网》也刊载了他的精文章《都是月亮惹的祸》
珊卡简 介
珊卡(本名:姚春荣) 1940年5月生于重庆,曾任中国水电十二局第二建筑安装公司工会主席,副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作有歌曲3000余首,舞蹈音乐9部,电视音乐4部,其中89首获国家级奖项。《56根琴弦连北京》1997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最高奖,《中国向世界歌唱》获第五届"中艺术节”节歌征评一等奖并定为节歌,《亲亲的老百姓》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最高奖,《中国风-汉语热》2006年被定为"全球华文教育促进大会“会歌,并在侨联国家博物馆收藏,《联合国颂》2015年获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贡献奖等。2010年在浙江成功举办"珊卡作品演唱会"。200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珊卡歌曲选》(211首)在全国发行。另由中国唱片社等出版光碟7张(近100首)。王宏伟、阎维文、吕薇、刘玉婉、王霞,张全、李琳、奚丽娜、张峰、方遥、王一山、郑培钦等著名歌唱家都演唱过珊卡作品。
1995年获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共51人),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丶教育部丶劳动部等五部委的联合表彰。
手机13162256700
赞王宏昭老师
作者/周小容
王宏昭,生于1938年蜀地成都,是一位在电影电视评论与歌词创作领域深耕多年的艺术大家。自青年时代起,他便以笔为舟,遨游于光影与旋律之间,不仅曾任四川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等重要职务,更以200余篇影视评论作品,深刻影响了四川乃至全国的影视文化界。他与友人合作的《电影电视词典》,成为了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在歌词创作领域,王宏昭先生同样成就斐然,300余首歌词作品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音乐的天空。《康定月亮》以其深情悠扬,荣获全国群众歌曲大赛金奖,成为教育领域的经典教材,网络上翻唱版本众多,见证了其广泛的影响力。《中南海》、《小平出川》及《山水重庆我的家》等作品,亦在各类歌曲大赛中屡获殊荣,展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艺术造诣。
如今,虽已至耄耋之年,王宏昭先生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用一首首饱含深情的少儿歌曲,如《我们是新时期的新一代》,激励着新一代的孩子们。他的创作生涯,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最佳诠释,也是四川乃至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岁月悠悠,王宏昭先生的艺术之光,依旧璀璨夺目。
佛山诗词文学社人事安排
顾问: 王宏昭、林红、欧继文
特邀顾问: 任英荣
艺术顾问: 生吉俐
社长:周小容
常务副社长:吴宏国
总秘书长:冰泉
副社长: 方舟、龙修德
社长助理:含羞草
名誉社长: 大鹏、乔明全、郝善敏、
冯小红、风送水声、刘宝中、王自钰
总编:周小容
主编:方舟、龙修德、雷嗣勤
编委:方少春、淑娟、陈保明、
花开富贵、童话、潇潇、周芯羽
审稿部部长: 龙修德(格律诗词)
审稿部副部长:乔明全(歌词)
审稿部副部长: 云水谣(词牌)
审稿部副部长: 张伟(现代诗)
朗诵部部长:柳眉儿
朗诵副部长:清风
推广编辑: 晓妹、魏平、天涯寻梦
收稿:含羞草、龙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