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
小乙(辽宁)
娃娃菜已冲了澡
石板路侧耳听着
——背篓在露珠叫醒炊烟前赶到
◇波吒简评:《趁早》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微诗,展现了一幅清晨乡村生活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娃娃菜”代表农作物,“石板路”象征乡村环境,“背篓”指代农人,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清新自然的乡村晨景。
首句的“娃娃菜已冲了澡”,带着童话里般的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洗菜的小姑娘,在清澈的溪水边,挽着袖子,手指灵巧地拨弄着菜叶,让清凉的溪水冲刷掉菜叶上的泥土和尘埃。接下来的一句,则运用了另一种写意手法,即通过“石板路侧耳听着”,从侧面缓缓推出“背篓”“露珠”“炊烟”,让一幅幅乡村的生活画面扑面而来,仿佛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流动的画。“背篓在露珠叫醒炊烟前赶到”,趁天还没亮透,雾气还缠绕在山腰,村里的人们就已经背着竹篓出发了。这就是以前山村寻常的清晨,人们总是赶在太阳前头开始一天的劳作。
这首诗反映了农耕时代中国农村的日常生活,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品质,也体现了中国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的传统观念。全诗通过对清晨乡村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对勤劳美德的赞颂。
槐花飘香
小乙(辽宁)
一树清辞句句雅素
没有哪首诗如此沁脾
扰乱了我的分行
◇波吒简评:槐花作为中国传统意象,常象征纯洁与高洁。飘香的槐花,被作者比喻成“清辞句句雅素”,清辞,清雅的文辞。“一树清辞”,把槐花的洁白、素雅以及给人的美好感受,与清新、高雅的文辞相联系,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暗示槐花如同优美的诗句一样,打动人心。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槐花的形态,而是通过 “没有哪首诗如此沁脾,扰乱了我的分行” 来侧面烘托槐花香气的浓郁和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紧接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有什么样的诗,能比由这以清雅的文辞组成的诗更优美,更沁人心脾,让手中的笔,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语言来表达。“乱了我的分行”,一语双关,既写作者被眼前的景色所所陶醉,又有作者不可言喻的无奈心态。
槐花盛开时节的景象,往往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共鸣。这种洁白如雪、芬芳四溢的自然景观,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触动。当我们漫步在槐花树下,被飘落的花瓣轻抚面颊,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清香,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这种美感之所以难以言喻,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中的美都是对理念世界中完美美的模仿。槐花的美之所以让人沉醉,正是因为它最接近我们心目中那个完美的美的原型。但当我们试图抓住这种美时,它又像指间沙一样溜走,这正是美的本质特征——可望而不可及。
槐花的美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这种无法言喻的美感,恰恰是每个人心中的渴望,但却又无法完全把握。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压力所困扰,而槐花盛开时的宁静美好,就像一剂良药,能暂时抚平焦虑的心灵。这种自然的疗愈效果,正是当代人最需要的心理慰藉。最后一句“扰乱了我的分行”,“分行”既指诗歌的形式,也暗指诗人内心的秩序,被自然之美打乱的不仅是诗歌创作,更是诗人的心灵世界。
槐花飘香这首小诗就像它所描写的槐花一样,看似简单,却散发着持久动人的芬芳。通过对槐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由衷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内心的触动和陶醉。
调和色彩
小乙(辽宁)
处变,满脸云淡
想必胸膛里勾兑了太多风雨
出语便是一道虹
◇波吒简评:全诗表达了现代人在压力下的生存智慧,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处境,以及经历与成长的关系。作者笔下的色彩,不仅仅是墨迹的流转,更是心情与心态的交织。“风雨”象征着人生的磨难与挑战,“虹”则代表着希望与美好。现实中,当人们面对变故时,虽能表现表面的平静状态“满脸云淡”,但内心却是动荡不安的,这种外在表现与内心真实感受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人类应对压力时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勾兑”这一喻义,激励人们将负面经历转化为积极能量,最终形成“一道虹”的良好境界(“虹”象征、寓意着好运、吉祥)。这种转化过程体现了诗人对逆境的超越态度。诗人“调合的色彩”,实则是一种心情,一种心态。人活着,首先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也许,作者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去进行的构思,不管经历多少风雨磨难,只要勇敢去面对,不埋怨、不叹息,不气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以淡然的笔触,抒发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全诗不温不火,于淡然中抒出胸臆。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人们需要学会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能量,这正是诗歌所倡导的生活态度。
◇波吒,本名田小波,山城重庆人。中国散文学会、诗歌学会、微型诗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楹联学会、新诗学会会员,重庆微型诗研究所成员。贵州省作家网签约作家,美国华人诗学会会员,当地地方志协会理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各类文章散见国内外三百余家报刊,时有作品获奖入集。参与编写、编辑《开县三峡移民志》,《开州扶贫志》、《中国微型诗大观》等二十余本书籍,主编《开州田氏族谱》计八十余万字。获《中国文学》2013年度“我最喜爱的十大诗人”,2015年《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我最喜欢的十大旅游诗歌作品,年度人物;“鹰潭·中国微诗城”首届微诗大赛“十佳微诗人”。出有微型诗集《豌豆苞谷》,微诗合集《当代微诗八大家》《25位三行诗诗人作品集》(美国),散文集《笔耕犁痕》,著有长篇人物传记《月照丹青》(重庆《故人旧事》全文登载,入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