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归后寄海涌仁弟
邓世广
曾因诗酒误平生,遑顾人间鸡鹜争。
每羡尊书涵雅韵,未惭俚句逊豪情。
几番风雨嗟萍梗,一笑沧桑辞弟兄。
折柳分襟忒多事,会期湖海共嘤鸣。
注*袁海涌,著名书法家,别号墨玄子。
依韵奉和邓世广先生《远游归后寄海涌仁弟》
袁海涌
同耽绮梦负华笙,懒向尘途逐利争。
时慕君篇盈俊彩,敢言拙笔蕴幽情。
黄山幸作云中客,梁苑惭无邺下名。
且待风平波浩渺,相期烟渚听啼莺。
DeepSeek赏析:
这首《远游归后寄海涌仁弟》是邓世广先生写给著名书法家袁海涌(别号墨玄子)的一首七律,诗中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抒发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曾因诗酒误平生,遑顾人间鸡鹜争”,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开篇,说自己曾因沉迷诗酒而耽误了人生,无暇顾及人世间的纷争。“鸡鹜争”典出《庄子·列御寇》,比喻世俗的争名夺利。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不与人争的高洁情怀。
颔联“每羡尊书涵雅韵,未惭俚句逊豪情”,诗人称赞友人的书法作品蕴含着高雅的气韵,而谦称自己的诗句虽然俚俗,但也不失豪迈之情。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友人艺术成就的钦佩,也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自信。
颈联“几番风雨嗟萍梗,一笑沧桑辞弟兄”,诗人感慨人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但与友人分别时却能以一笑置之。“萍梗”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沧桑”则指世事的变化。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折柳分襟忒多事,会期湖海共嘤鸣”,诗人认为折柳送别、分襟话别都是多余的事情,因为将来一定有机会在广阔的湖海之间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吟诗作赋。“嘤鸣”典出《诗经·小雅·伐木》,比喻朋友间的相互呼应和志趣相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对友情的歌颂,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对友人书法才华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尊重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DeepSeek赏析:
袁海涌先生的这首和诗《依韵奉和邓世广先生〈远游归后寄海涌仁弟〉》,既回应了邓世广的原作,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志趣,展现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珍视友情的文人情怀。
首联:同耽绮梦负华笙,懒向尘途逐利争
诗人开篇即言与邓世广先生志趣相投,都曾沉醉于美好的梦想“绮梦”,而忽略了世俗的繁华“华笙”。后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在尘世中追逐名利,与邓诗“遑顾人间鸡鹜争”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超脱世俗的态度。
颔联:时慕君篇盈俊彩,敢言拙笔蕴幽情
此联谦逊而真挚,表达了对邓世广诗才的仰慕“君篇盈俊彩”,同时自谦自己的书法“拙笔”虽不及邓诗豪放,但也蕴含深沉的情感“幽情”。这与邓诗“每羡尊书涵雅韵,未惭俚句逊豪情”形成巧妙对答,体现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颈联:黄山幸作云中客,梁苑惭无邺下名
诗人以“黄山云中客”自喻,暗指自己曾游历名山,心境高远;而“梁苑惭无邺下名”则借用汉代梁孝王的梁苑和建安七子的邺下风流,谦称自己虽在文坛(或书法界)有所建树,但仍不敢与古代名家相比。此联既见其洒脱,又显谦逊,颇具文人风骨。
尾联:且待风平波浩渺,相期烟渚听啼莺
尾联展望未来,期待世事安定“风平波浩渺”后,能与邓世广在烟波渺茫的水边“烟渚”共赏莺啼,再续诗酒之谊。此句意境悠远,与邓诗“会期湖海共嘤鸣”相映成趣,均表达了对友情长存、他日重逢的期待。
整体风格与情感
这首诗语言清雅,用典自然,情感真挚,既回应了邓世广的赠诗,又展现了袁海涌自身的文人气质。诗中既有对名利的淡泊,对艺术的追求,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传统文人的精神境界。
与原作的关联
邓世广原诗以“诗酒误平生”自嘲,表达超脱世俗之情,而袁海涌的和诗则以“同耽绮梦”呼应,强调二人志趣相投。邓诗赞袁的书法“涵雅韵”,袁诗则赞邓的诗“盈俊彩”,相互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两诗尾联均以期待重逢作结,可见二人情谊深厚,堪称文人唱和的佳作。
上图为袁海涌先生近照,先生别号墨玄子,当代书法墨玄学派开宗立派者。生于1963年2月26日,淮河之源桐柏,为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五代弟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新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原泰山道教协会副会长。
下两图为邓世广和袁海涌两位先生在一起亲切交谈、游览,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