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个鲜
安徽卫艾云
最近在刷视频,平台推送了马未都老师,多遥远的人竟然就如此活脱脱地在面前,对马老师的标签是博学,文笔在幽默中带有厚重的历史感,各种知识是信手拈来,尤其是他大火的《长安的荔枝》,真是百看不厌。说到荔枝,对于我们农村娃可是稀罕物。
据说,这个荔枝的本名不是这个,而是离支。根据我的理解应该是果实离开了枝头。想吃它,就要从树上把它折下来,多么有画面感。难怪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可真是识货界的高手。唐玄宗为了博美人一笑,也真是花了心思,当时的巴蜀地区离长安可远着呢,杨贵妃要吃的可是新鲜的荔枝,而不是荔枝干啊,李白不是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嘛,但是你看,唐玄宗能煞费苦心地让迢迢千里外的荔枝送到杨贵妃手中,快马加鞭外加天气炎热等恶劣条件全被统统克服,这是何等的用心啊!用现在的话说,真是爱在细节,一点不忽悠。
我记忆中第一次接触荔枝,那会已是上中学了。在我们的认知里,水果就只有桃子、梨子,这两样是因为周围有这个树。苹果对我们来说已是稀罕品了,每年苹果上市时,我妈买的全是烂苹果,因为便宜啊!她不嫌麻烦,每次都是买一筐批发价,她自认为是占了个大便宜,其实,到头来,我们吃的没有扔得多。她还这么一直忽悠我们,水果就三大样:桃子、梨子和苹果。我们当然也是默认这个结果。直到上中学了,班上有同学带这个荔枝来教室,我头一次见,叫不出名字,更别提吃。我只能在旁边看着同学剥这个荔枝,原来这个荔枝是乳白色的果肉,里面还有核。我边看边咽口水。
后来,有次暑假,妈妈带我来县城进货,从西门那里的车站到桃溪路,要走很远很远。我妈舍不得坐黄包车(人力三轮车,黄色的帐篷),我跟在走得满头大汗,一边走一边磨叽。好不容易到了进货的地方,我终于可以歇歇脚擦擦汗了,我妈跟店里的师傅去说进货的事,我闲着没事就坐在门口边等她边东张西望。等啊等,妈妈终于把货都搞好了,准备付钱回去了。好心的老板娘突然抓了一大把荔枝塞给我,我妈自然是客气说不能要,而我是真的很想要。老板娘可能看出我的窘相了,就劝我妈让我接着这荔枝。我妈见老板娘如此真心实意也就没有推辞了。我高兴得不得了,终于可以吃上荔枝了。我们谢过老板娘就转身往西门车站那里走。
回去路上,我妈依旧是舍不得坐黄包车,她扛着一大箱子铁钉和其他的货,我跟在后面拎着装货的尼龙袋,越走越沉。口袋里,老板娘给我的荔枝,我时不时摸一下,没有我妈的吩咐,我可不敢“轻举妄动”。好不容易到了车站,坐车的人,你挤我、我挤你的上了帆布三轮车,错过了这一班就要等好久。好不容易挤上了车,我妈坐在三轮车的木头长凳上,我坐在货上面,心里还惦记着口袋里的荔枝,我真想拿一个出来尝尝啊!
好不容易到家了,我心想终于可以吃荔枝了。我摸着口袋,一股液体顺着腿流。我连忙掏出荔枝,一把荔枝,就这样被我给挤破了,我放声大哭起来。听到我的哭声,大哥二哥跑过来,他俩以为我摔倒了。只见我说“荔枝烂了,全都烂了。”他俩看看我手上的荔枝,赶忙说,“没事没事,壳破了,里面的肉还可以吃的。”他俩忙着给我剥壳、洗荔枝,就这样,我第一次吃到了荔枝,吃一口,汁水饱满,脆脆的又带着软,我的哇哇大哭变成了欢呼雀跃。荔枝里面的核,我把它们洗干净,心想着可以用这个种荔枝树,这样我就有吃不完的荔枝了。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妈妈也没有吃过荔枝,她也很想尝个鲜,但是她从来没有提过这个事。
爱在细节这句话,从古至今,都假不了。

作者简介:卫艾云,女,安徽舒城县人。群众文化工作者,作品发表于多家媒体。


